![]() | 1 opengps 2019-03-09 08:29:50 +08:00 可以拦截啊,我有一次都要送到家门了,快递员给拦下的 |
2 ruiowe 2019-03-09 08:31:18 +08:00 ![]() 京东肯定算过概率了,东西送到家门口不少人会收货的 |
![]() | 3 Amyclarence 2019-03-09 08:40:14 +08:00 @opengps 不过中途不能变更地址是真的,向客服说明地址有误还是只能送到那里 |
![]() | 4 happyz90 2019-03-09 08:44:59 +08:00 via Android 我觉得可能是都打包在一起了,总不能再费劲拆开找出来吧 |
![]() | 5 AngryPanda 2019-03-09 08:45:15 +08:00 via Android 都装车了怎么拦截?掉头回去? |
![]() | 6 4641585 2019-03-09 08:50:49 +08:00 @AngryPanda 说的是在中转站营业点这种地方拦截吧,反正顺丰申通我都这么干过,要求换地址 |
![]() | 7 ouqihang 2019-03-09 08:51:36 +08:00 @Amyclarence #3 为了防止代买 /代下单。防止有人盗取账号后改收货地址,虽然这个没什么可能。 |
![]() | 8 keepeye 2019-03-09 08:53:55 +08:00 去年双十二晚上 12 点买了个海尔空调,地址行政区写错了,让改一下,硬是不给,最后只能取消订单。气死我了 |
![]() | 9 leoojiang 2019-03-09 08:56:09 +08:00 via iPhone 可以拦截啊,捡货完成之前都可以直接取消,出库后就要派送站拦截了 |
![]() | 10 zyu0090 2019-03-09 08:56:12 +08:00 via Android 现在在仓库打印订单就已经拦不住了。。 |
![]() | 11 siriussilen 2019-03-09 08:57:32 +08:00 via iPhone 逆向物流占京东物流成本中的比重是比较高的(逆向物流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 但是管理成本要比正常的物流高很多) 我觉得更多是出于运营成本的考量吧 |
![]() | 12 noe132 2019-03-09 08:59:59 +08:00 收到货退货再发回去,比再中间截下来的成本低太多。 |
![]() | 14 siriussilen 2019-03-09 09:04:31 +08:00 via iPhone 再说一个事情吧,最后一公里的人工成本,是转场成本的 6 倍多,货从仓库运到你家周围的投递点没有多少钱,但是拦截下来的人工成本就很多 |
15 tonylau 2019-03-09 09:20:04 +08:00 via Android 估计是涉及管理 /运营成本吧,毕竟拦截流程和退货流程还不太一样,每套流程都需成本。 |
![]() | 16 uuair 2019-03-09 09:20:29 +08:00 因为付费了啊,什么环节都要付钱,你想拦就拦啊,还要多一个人去阻止,不花钱么? |
17 gam2046 2019-03-09 09:27:54 +08:00 赞同楼上各位,就我自己的使用体验,猜测可能是由于运输过程中拦截成本过高。 而货物达到配送站以后拦截,流程可以直接参考退货流程,是一致的,相当于节约了快递员上门取件的步骤,后续操作一致。 |
18 zzj0311 2019-03-09 09:37:52 +08:00 via Android 快递员配送之前退款就完事了啊,狗东除了同城基本都是不让改地址的 |
![]() | 19 shapl 2019-03-09 09:51:23 +08:00 via iPhone 我试过,快递员说,看到你在申请取消了。顺路送过来,不要再拒收。。。 |
![]() | 20 jarnanchen 2019-03-09 09:56:03 +08:00 我试过两次都拦住了, 一般在到达配送站之前, 都能拦住 |
![]() | 21 cnkuner 2019-03-09 10:12:57 +08:00 via Android 在转运过程中,包裹打包在一起,是打铅封不能拆的,只有到下一级分拣或者到终端才能拦截。 |
![]() | 22 gamexg 2019-03-09 10:32:14 +08:00 |
![]() | 23 obarong 2019-03-09 10:41:57 +08:00 从流程看,拒收或者退货反而更好管理 |
![]() | 24 nfroot 2019-03-09 10:50:38 +08:00 via Android 说送过去拒收的,地址选错了送给别人了怎么拒收啊? 我试过拦截,根本没用!最后到了收货人所在网点,我自己打电话过去求爷爷告奶奶才退回去。太刺激了。 当时是京东下单流程太简便了,莫名其妙的自动选了个地址,当时一个不留神就出了差错。(系统自动选择了一个既不是上次使用,也不常用的地址,当时真的很恼火) 当然我承认自己也错了,只是快递拦截真心不靠谱,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好点 |
![]() | 25 cncoffer 2019-03-09 11:18:33 +08:00 可以拦截啊, 我用过两次都成功了, 不过都是小东西 |
![]() | 26 Mac 2019-03-09 11:30:37 +08:00 via Android 拒收啊 |
![]() | 27 Felldeadbird 2019-03-09 13:19:28 +08:00 via iPhone 出货了的话拦截很麻烦,货要重新排啊。时间成本贵啊,反而拒收或者到站点再拦截成本低 |
![]() | 28 KevZhi 2019-03-09 13:22:36 +08:00 via iPhone 货出库以后都是按配送点一个麻袋一个麻袋打包起来的,在运输的中间环节都不是以一件为单位,是一个麻袋为单位,单独为了你一个拆开找成本太大 |
![]() | 29 KevZhi 2019-03-09 13:24:41 +08:00 via iPhone 对于中间环节根本没有一件货的概念,物流的追踪都是追踪整个麻袋 |
![]() | 30 e2c 2019-03-09 13:56:05 +08:00 有一次,在京东自营买了东西,都在配送途中了。然后商品降价了,我就找了客服,问了原单能不能改价格,客服回复说再拍一个就是了,配送中的那单拒收就可以了。后来我就成了京东自营死忠了。 |
![]() | 32 sdushn 2019-03-09 14:14:07 +08:00 via Android 是故意的吧,拦截成本高于送货后退回去的成本,而且送到后有些人就会选择留下 |
![]() | 33 longsays 2019-03-09 17:06:05 +08:00 via Android @nfroot 选错地址也是你自己填的,自己的错误自己买单 拦截不了是因为中转途中都是按大包打包,而且包裹非常多,为了你这一个件要翻几百到上万的包裹,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不可能为了你的错误让快递承担这个成本吧 最后的配送环节也是基于包裹非常多,派送都来不及,你还要我去翻包裹? 包裹少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可以拦截下来的 |
![]() | 34 longsays 2019-03-09 17:10:25 +08:00 via Android @nfroot 最主要的是派送环节基本上都是不看系统先派了在说,省时间,所以你打电话给快递员提醒下拦截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双方都有错,但也是为了让你的包裹尽快送达,互相体谅下吧 |
![]() | 35 nfroot 2019-03-10 00:28:14 +08:00 @huanyues 好像就是这个轻松购,当时很窝火。 @longsays 你没明白重点, 京东有个应该是叫轻松购按钮吧,商品详情 /描述页面,一个绿色按钮在那(现在看了一下,没有了),在加入购物车按钮旁边,一点击后,直接进入付款阶段,其他啥玩意都给你自动选好了,直接可以付款了。(平时我买东西是加入购入车》选择商品》提交》选择地址,才可以付款) 重点是我的地址有几个地址,这很正常,谁还没帮别人买过东西呢。但是它自动选择的地址是一个“既然不是上一次使用的”也“不是最常用的”更“不是默认地址”而且“只使用过一次”。 我想知道,京东请的几万块钱每个月一个人,一个团队不知道多少人,怎么就设计出这样的一个算法出来。我自己也写代码,我无法想象。 最后归咎于“地址错了就是你选错了”,对,我承认,我错了,我错大了,但是我真的做了选择吗?真的没有,第一次点错了点到那个按钮,一不小心又付款了,呵呵,可能大家都觉得“你丫怎么这么不清醒,活该!”,我自认为算是上网很谨慎的人了,但是不可能近 20 年网龄,每一秒都保持最高程度的清醒,只为了避免那几万块钱一个月的程序员、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搞出的一个你想破脑袋都无法理解的破烂算法! 挖,我真嗦,简而言之,要搞自动选择,就不要搞那么蠢的算法,我也写代码,我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为什么它要给我选一个没有任何理由该优选的地址。 |
![]() | 36 longsays 2019-03-10 01:11:05 +08:00 via Android @nfroot 轻松购地址是可以单独设置的,不是自动选择的 正常下单的默认地址和轻松购地址都可以设置,互不影响,轻松购地址一般人都会写自己的常用地址吧 |
![]() | 38 KNOX 2019-03-11 11:06:26 +08:00 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