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acros 2014-05-11 00:09:57 +08:00 via iPhone 和你差不多哎。想在今年看GEB,音乐不太了解。现在在看耶鲁的“聆听音乐”公开课,教材买了,已看了三集,预计两个月后看完。到时候再来汇报,如果不算我挖坟的话。 |
![]() | 2 acros 2014-05-11 00:12:50 +08:00 via iPhone 还有。zhihu上的回答别太信。 艺术类的东西,人都是后天习得的。当然,拔尖的天才除外--一般你也听过他们名字了。 |
3 yxt 2014-05-11 00:14:23 +08:00 不需要听懂, 先来回听听到能记住旋律, 然后就能体会到乐趣了, 今天听了好久巴赫的作品~ 我初中开始接触古典, 现在流行金属古典都听... 我觉得古典不用去学习,听着听着就有乐趣了, 现在一般流行歌曲我都觉得没有趣味不想听... 也不用完全按着古典入门曲目去听, 我当时入门听的是柴可夫斯基和贝多芬的各一支小提琴协奏曲, 平常没见人网上提过, 但绝对是很棒的作品, 不需要听人讲解就能体会~ |
![]() | 4 blacktulip 2014-05-11 00:18:39 +08:00 |
5 lsmgeb89 2014-05-11 01:12:19 +08:00 ![]() 如果你完全没什么概念,就先听一些比较大众的曲子,增加兴趣。 要你觉得好听才是你能听下去的唯一动力! 看看田艺苗的讲座,好像最近她一直在搞这个。 可以关注下杨燕迪、田艺苗的微博,听听他们微博里分享的作品。 首先让音乐浸润你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不要刻意去追求听懂,因为你不是专业学音乐的,这个是很高的要求,你可能要为此付出你所想象不到的精力,不要急,慢慢来。 提供列举资料而已:除了系统的听,读书是必要的。 读一些作曲家的传记和西方音乐史,可以大致理清脉络。 读音乐随笔,就当陶冶情操。如果你喜欢巴赫,推荐你看马慧元的书,写的极好。 其实这种东西最好能够学乐器,有乐理知识,其实就是专业化,你越深入,就越能够了解一些东西。 你甚至还可以阅读大量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了解整个西方艺术史的发展,古典音乐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放在整个艺术史的脉络理看,触类旁通,才能理解一些东西。 最后,以上文字纯属装逼。 |
![]() | 6 nikolai 2014-05-11 01:29:28 +08:00 via Android 建议先从感兴趣的下手,例如肖邦,把那些 世界十大著名xxx 听一下找找感觉。如果这些都不喜欢的话就不要勉强往下了,就像一个只会少许Python的人,你给他用C讲算法结构,晦涩难懂。 PS:真心不推荐一上来就听贝多芬那些大型作品,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因为作文写得多? |
![]() | 7 laomo 2014-05-11 01:33:45 +08:00 via Android 之前看过一个TED,明天翻下发上来 |
![]() | 8 txx 2014-05-11 01:35:11 +08:00 ![]() 我得有必要可以去 首先,作曲家的曲子是有史背景和人情感的。一支曲子就要去了解一下作背景,在是太辛苦了,古典音是享受,又不是去逼。 其次,音能勾起人的共。就像德沃夏克的自新大(用繁字的候用德弗札克 ),第二章用英管吹出的solo,初只得好。我在折了三年,想家的候就得格外的切,感到共。查了一下,支曲子之所以叫做自新大,就是因作曲家在美帝客座教授思念自己故捷克所作。 然後,俗一百者眼就有一百哈姆雷特。我必要去刻意揣作曲家的意思,自己感是什就是什就好了。不要迫症,上那些析不住就跟文似的,“作者表了什的思想感情?”上什都有,看到了件事下。但我就要答 惆啊,人生不得志啊,什的。follow you heart,斯美塔那的沃塔瓦河,始笛短笛的交,是在描述 溪流源流淌的那感,我偏得是基友在相呼搞基 又如何?自己得心就好了嘛! 最後,我所的全都是在逼... |
![]() | 9 txx 2014-05-11 01:40:33 +08:00 ![]() 啊 第一句了,是我得有必要刻意去。 以及追加句: 多芬第九交曲,初了祖梅塔的版本,第四章合唱直接哭了。上我也不知道到底唱了什,但是眼就是留下了。 有,曾看到一篇析,介了2001年到 2008年 也新年音 不同指 色多瑙河的理解。於是我就了整整一晚上 版本,循,玩命,到自己在也不想 色多瑙河了,便我一小,我都能你哼出下一段是什。我也感出 那篇析所表的意思。有一庸人自之的感。 最後,我是得我是在逼 |
![]() | 10 verfino 2014-05-11 02:55:52 +08:00 @txx 曾经为了让自己的逼格提升,也强迫自己找几首楼主列举的那些曲子听。 搜罗完了一部分之后,没坚持听几天(因为不对味,当自己实在是挣扎够了的时候),就会右键 move to trash(删除文件的这个过程,心里还会默念着 ‘次奥’) 不过日后很长一段时间,会在偶然的几个刹那,突然想到其中的某一只曲子(或者乐章),然后觉得:咦,那个.....好像很带劲哎~ |
![]() | 11 joyee 2014-05-11 03:56:16 +08:00 耶鲁的那个公开课不错的,比较通俗易懂,各方面都有顾及。里面会讲解为什么这些曲子要这样写,各种音阶、和弦、音乐要素的意义,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感受。器乐没有歌词,就通过一些模式来传达感情,这个公开课很大一部分在讲解这些模式对应的意义,这样你可以比如学会分辨出乐曲里上升的模进,并且知道这个时候作者想表达的就是紧张的气氛, .etc 个人觉得听音乐和读古诗词一样,了解背景才更容易理解or产生共鸣,所以也可以拿着各位作曲家的名字去搜纪录片or电影,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平。比较有名的作品可以去看看wikipedia了解内容是在讲什么,这样会更容易听懂。 |
![]() | 12 joyee 2014-05-11 04:02:39 +08:00 另外楼主举的那几个都属于很正常的音乐家了,不管内涵再复杂,普通人稍微学习一下也是能听得比较懂的。像勋伯格那样的奇葩才是……慎听…… |
![]() | 13 Hualin 2014-05-11 04:35:28 +08:00 不知道楼主所谓 “听懂” 是什么意思,外在的指标是指能跟别人“吹”吗? 像我这种不识音乐的人怎么都“吹“不起来。过去不爱听古典。直到今年养成了在做饭的时候收听古典音乐电台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以后做饭的时候就必须听古典。我往往给人开玩笑说,这让我觉得自己是在给国王准备晚餐。天天做饭这种繁琐的事情也没那么单调了。 有了 spotify,这种习惯延伸到我生活的其他时间,这大概就是一种听音乐的乐趣吧。研究古典音乐也凭兴趣和缘分。很多事情过去不懂,那是因为没有到合适的时候。 |
![]() | 14 fofoone 2014-05-11 05:16:43 +08:00 |
![]() | 15 Zhang 2014-05-11 07:43:45 +08:00 上帝会启示你的。 |
![]() | 16 loading 2014-05-11 08:29:57 +08:00 via Android ![]() 不建议听,直接背诵评论! |
![]() | 18 loading 2014-05-11 10:25:36 +08:00 via Android |
19 bjtugun 2014-05-11 11:50:02 +08:00 给个邪门的方法,至少我是这么喜欢上古典和交响的 《交响情人梦》,动漫和日剧都看一遍 |
![]() | 20 |
21 mengzhuo 2014-05-11 16:04:53 +08:00 提升逼格不如让自己开开心心 其实很多名家名曲都在电影电视里面出现过,大部分的猫和老鼠的背景音乐是古典音乐,网上有很多帖子搜下 最后,去现场听过以后,就再也不想听耳机,音响了 |
![]() | 22 wheatcuican 2014-05-11 16:58:23 +08:00 如果是逼迫自己去喜欢,那就没必要了。纯粹是为了找乐子,听听流行音乐也不错啊。 |
![]() | 23 laomo 2014-05-11 17:27:37 +08:00 |
![]() | 24 Dzinlife 2014-05-12 00:14:32 +08:00 大众喜欢的音乐无外乎旋律好听,所谓“听不懂”,其实就是旋律不吸引你罢了,而音乐不只是旋律。 部分古典音乐因为旋律性不强,故难以流行,一些先锋派的现代音乐甚至没有旋律,就更加小众了。 中国人普遍缺乏和声和节奏感,学校也不教,所以很多人欣赏不了古典是很正常的。 如果感兴趣,建议先多听一些你“能听懂”的(就是旋律性强,比如神秘园你总能听的懂吧),没有歌词的纯器乐曲(因为歌词的旋律性太强,你可能仍然只感受到旋律),有助于培养你对旋律之外的内容的感受。然后再试着去听这些“听不懂”的古典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