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记管理法 - V2EX
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1874w
V2EX    分享发现

我的笔记管理法

  •  1
     
  •   1874w 2024-01-02 09:47:25 +08:00 5750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647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我的笔记管理法

    前言

    先介绍《我的笔记管理法》的启蒙老师Flomo 101,正因为看了这个栏目,才让我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工作流程,或者说笔记管理法。专栏中推荐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这本书也让我受益匪浅,我的卡片笔记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

    https://blogimagesrep-1257180516.cos.ap-guangzhou.myqcloud.com/1874-blog-images//9fe8c2c66843f9d9a828b9b2cbae240a.png

    「我的研究课题是社会理论,持续时间是 30 年,成本为零」尼克拉斯卢曼

    你是否会产生疑问:

    • 30 年的研究,为什么成本会是零呢?
    • 他是怎么做到的?

    继续带着疑问

    • 你是否时常有一些突然蹦出的想法,然而因为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就再也没想起来过,或者用到的时候却记不起详细的内容
    • 你是否在 Github 点了 Star 却再也没有去研究过,收藏 = 我看过了
    • 从 0 写文档时的艰难,苦于找不到资料和论点
    • 想搭建一个博客网站却不知道写什么,好不容易搭建的博客却大部份时间花在装修上
    • 你是否买了 Kindle 却拿来当泡面桶

    以上问题有 3 个关键节点:记录、回顾、分享。读完《卡片笔记写作法》,这些问题将全部迎刃而解。

    什么是卡片笔记法

    https://blogimagesrep-1257180516.cos.ap-guangzhou.myqcloud.com/1874-blog-images//ab76b81eb1e93109d2bf1772cf219a39.png

    从本质上讲,卡片笔记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个「流程」,一种存储和组织知识、扩展记忆、生成新连接和想法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你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未来会用到的知识收集起来,然后用一种标准化的方法处理这些笔记,确保颗粒度和标准统一,最后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系,供日后有需要的时候检索使用。

    卡片笔记法充当着第二大脑的角色。

    为什么要记录卡片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文章并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写起,而是已经有人把你准备了初稿,包括所有的参考资料、引文和一些非常高明的想法。唯一要做的就是修改这个初稿,然后把分享出去。你可能要找出错别字、修改某些句子的措辞,删除多余的句子,也许还要增加几段话来补论证漏洞。不过这个时候其实任务已经相当明确了,没有什么是在几天内完成不了的,当然也没有说很么是难以激励自己去做的。当终点就在眼前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动力。显然从初稿到成稿这一步没有任何问题。《卡片笔记写作法》

    记录卡片,就是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的第一步,记录的同时也代表着思考,而思考是会有连锁反应的。通过和已有笔记的关联,诞生新的想法,继续记下来。

    https://blogimagesrep-1257180516.cos.ap-guangzhou.myqcloud.com/1874-blog-images//1c55d1d7204a05a946080d6531794fe2.png

    在某种程度来说,知识网络的构建和「躺平说」不冲突,甚至我觉得知识网络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躺平」。

    个人认为躺平更多的是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态度,享受生活,主打的就是一个轻松,这是躺平的核心逻辑。

    但无论你躺平与否,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抉择是不会消失的。每当做抉择的时候,我们会更倾向于自我认为的性价比高的选择,能让我们用更少的时间、精力、金钱去面对这个问题。

    而知识网络的构建就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为了更好的决策,在这一点上和躺平不谋而合

    回顾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传统的笔记系统是为了找到你意图搜索的东西,让你的大脑疲于回忆,而卢曼卡片盒笔记系统则是为了给你呈现你已经忘记的想法,让你的大脑专注于思考。

    典型的日常工作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环节,比如阅读并记笔记;对卡片盒中的笔记建立关联,这个过程又会激发你新的想法;记下这些想法,并将它们添加到讨论中;写到纸上时,你又发现论点中有一个漏洞,于是到卡片笔记系统中去查找缺失的链接。

    想法就是在这样回顾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和修正。

    分享你的洞见

    费曼学习法:就是学任何东西,如果你能用简单的话,用自己的话,不带行话术语,说给八十岁的老太太听,说给八岁的小孩听。当这些人都听懂了,你就把这个概念搞明白了。

    我们平时写博客写分享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将学习成果分享出去的时候,我会不断的给自己挑刺,寻找漏洞并补上,相当于加深和回顾你之前记下来的知识点。

    分享是为了让你更了解知识,而不是装逼,社区的反馈是为了让你得到持续不断的正反馈,持久化这个过程。

    写博客、参与开源社区项目等都是非常好的正反馈和技术进步。

    分享也是为了某个领域的精进。

    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本质上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而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决策,为了塑造更好的自己。

    Flomo

    而 Flomo 就是从卢曼的卡片笔记管理法孕育出来的符合现代实践的笔记软件。

    https://blogimagesrep-1257180516.cos.ap-guangzhou.myqcloud.com/1874-blog-images//42c3fa272abb47aaffa7a3856c535dec.png

    flomo 101 的理念让我非常感慨。

    “我教你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记笔记,当然我也卖软件。虽然我意识到你学会了之后,很有可能选择比我更优秀更强大的笔记软件。但其实这已经达到我布道的目的了。”

    我甚至觉得,所有工具类的产品都应该有 101 专栏,既然做了这个产品肯定是觉得大家可能需要它,并且为其投入精力。那么就应该花时间教大家为什么需要这款软件。我觉得这才是产品创始人应该要做的。

    Flomo 笔记软件也在我的笔记管理法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的笔记管理法

    https://blogimagesrep-1257180516.cos.ap-guangzhou.myqcloud.com/1874-blog-images//9ff3a66c45552304754e6076f252fbb8.png

    我的笔记管理法里面涉及几个信息输入和输出时的重要的场景和需求:

    • 突然蹦出的想法、计划,我想随便找个地方写下来
    • 在专注的环境中阅读吸收到的思考,我可以很全面的记下来,也可能先临时记下来,专注阅读
    • 在嘈杂/零碎的环境中吸收到的思考,我想先随便找个地方写下来,并且阅读的文章、视频可以先保存下来等到在专注的环境中仔细阅读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 [突然蹦出的想法] 次数非常的多,甚至在专注阅读时看到某段话所产生的读书笔记其实也是一些自己的零碎思考,只不过有时候感悟比较深刻,有时候只是一点点思考。

    总结下来,Flomo 这款软件充当了我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具备的快捷记录、标签分类、双向链接,在我的笔记管理流程中属于所有灵感的汇集地。

    • 在嘈杂/零碎环境中所依赖的文档收藏/稍后阅读需求,则用 Readwise Reader 和 Raindrop 补充。
    • 文档的沉淀,我用更面向文档形式的 Notion 和语雀来补充。
    • 分享我的文章,我则是使用我自己开发文档同步工具 Elog ,将沉淀好的文档分享到各个博客平台/公众号/论坛上去
    • 更多的关于我工作/个人的 OKR ,我是用滴答清单做辅助。

    稍后阅读

    在零碎的时间,例如早起、地铁、午休这些时间段中,都可以进入「快速浏览」模式。

    「快速浏览」的关键在于要把重点放在「发现」而不是「吸收」上面。因为前者花的时间很短,而后者会很长,最有效率的做法是,看到你感兴趣的,就把他扔在一个统一的地方,然后忘掉,去看发现下一个。等刷完你的时间线后,再开始「吸收」刚刚扔进来的一堆信息。这有点像你在 shopping, 把你想要的都放在购物车上,然后回家再把这一车的东西吸收整理。Randy Lu 《我的笔记管理法》

    https://blogimagesrep-1257180516.cos.ap-guangzhou.myqcloud.com/1874-blog-images//8b171e9c3bf37e9aa2bd2d6d60f7f3eb.png

    当然,结合卡片笔记管理法中所提到的回顾的重要性,当我们收藏起来之后,一定要抽时间去阅读它,并记录自己想法,才能让收藏变的更有意义。

    如何阅读英文文档

    英文社区的对于程序员非常重要,一手的技术、文章很多都是英文。在之前我都是右键翻译为中文,而且还是不会仔细地去看。自从有个 ChatGPT ,我现在看到推荐的有意思英文文章也能点进去浅读一二。

    得益于 ChatGPT 插件的文章总结功能,我可以很方便的让 AI 帮我总结下这篇文档的重点。如果遇到我感兴趣或者想深入了解的知识点,我会找到对应的位置打开双语翻译,详细阅读。

    在 ChatGPT 应用爆发的现在,基于 ChatGPT 浏览器插件和双语翻译软件能让自己快速了解各种文档。

    为什么无法坚持写博客

    就像 V2EX 社区评论经常说的那样,每个程序员都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具网站和博客。

    但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都把时间花在装修上,博客迁移了一次又一次。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因为很多人把写博客当作从 0 到 1 的过程,脑子里或者身边几乎没有论点和实践,这样就很难形成一篇文档。

    写博客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组织之前笔记的过程,将之前的想法论点组织起来,自然而然就能确定文章的主题。而不是先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去寻找论点的过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博客平台不是资讯网站,不必在意更新频率。

    正应如此,写作和思考在卡片笔记管理法中就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过程。当你想要分享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的总结出一篇分享文档。

    正如当前这篇文章一样,它的形成就是各种想法柔和在一起产生的。

    博客的定位

    如 Randy Lu 的《为什么无法坚持写博客》中说的那样。

    写博客的第一个意义是让陌生人通过博客了解到你是什么人、你在想什么、你做了什么。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你正准备找工作,一位素不相识的 HR 如果要了解你,光是一份简历就能让 HR 知道你的价值吗?如果你有一个精彩的博客,HR 也许能通过你的博客了解你对技术的属于自己的思考、你在业余时间在想的事情是什么。这比简历本身更像一份立体的简历。

    我认为博客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一样,都是一个打造个人 IP 的平台,有了个人 IP ,才能撬动其他的资源。

    https://blogimagesrep-1257180516.cos.ap-guangzhou.myqcloud.com/1874-blog-images//4145fd6910d0d099dc9ed34af6d5f828.png

    把工具嵌入到工作流程,而不是将工作流程嵌入工具

    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的思考

    我的 2023 年终总结

    2023 年终总结

    推荐

    书籍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

    扩展阅读

    Flomo 101

    为什么无法坚持写博客 Randy Lu

    我的笔记管理法 Randy Lu

    少楠的知识管理 B 站

    信息流入口

    V2EX

    阮一峰的周刊

    Hack Nws

    Youtube

    X ( Twitter )

    小宇宙播客

    微信读书

    软件/工具

    Raindrop:书签管理工具、稍后阅读工具

    Readwise Reader:稍后阅读工具

    Notepal:微信读书笔记同步到 Flomo 等

    Flomo:卡片笔记软件

    Notion:All in one 笔记软件

    语雀:笔记软件

    Elog:文档同步到博客

    ChatGPT 总结助手:结合 Free GPT,总结网页文章插件

    沉浸式翻译:双语翻译插件

    引用

    为什么无法坚持写博客 Randy Lu

    我的笔记管理法 Randy Lu

    为何要写卡片 Flomo 101

    第 1 条附言    2024-01-02 10:49:53 +08:00
    V 站格式有点问题

    原文链接:《我的笔记管理法》 https://blog.1874.cool/how-do-i-take-note


    我的个人主页: https://1874.cool
    我的博客: https://blog.1874.cool
    30 条回复    2024-03-27 19:01:14 +08:00
    qhgongzi
        1
    qhgongzi  
       2024-01-02 10:06:13 +08:00   1
    - [x] OP 博客好看,速度很快,很精致
    - [x] 笔记管理方法很有系统,很成体系
    - [x] 工具党确实是主流,折腾工具很有乐趣
    - [ ] OP 博客内容不多,期待多分享,知识管理自己用的,笔记是中间产物,不用太过于关注别人的方案。关注自己,只有自己才懂自己懂不懂,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懂不懂,那么也很难懂。
    beiwei2008
        2
    beiwei2008  
       2024-01-02 10:30:31 +08:00
    不知所云,楼主写了好几块内容,但是没有很明确的卡片笔记法具体操作,文章有点意识流,看不进去
    1874w
        3
    1874w  
    OP
       2024-01-02 10:32:04 +08:00
    @qhgongzi 谢谢
    1. 笔记管理确实需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案,我也是慢慢根据自己的习惯摸索出来的。
    「把工具嵌入到工作流程,而不是将工作流程嵌入工具」就是为了不要让别人的方案强行变成自己的,否则实行起来也非常的拧巴。
    2. 博客内容不多确实是目前的现状,其实还有将近 60 篇都被我隐藏了,隐藏的原因是因为:博客文档是对以往知识的总结。但是我认为认知是会成长的,早期的文档会因为技术过时、认知局限、文章价值过低等原因,让我觉得展现出来会不太合适。2024 的目标就是 可以读更多的书,写更多的笔记,有更多的感悟,然后输出更多对自己有价值的博客文档。
    bsun
        4
    bsun  
       2024-01-02 10:36:18 +08:00
    Flomo 可以考虑换成 Memos https://www.usememos.com/
    1874w
        5
    1874w  
    OP
       2024-01-02 10:37:38 +08:00
    @beiwei2008 这篇文档并不是实操 卡片笔记写作法,而且卡片笔记法并不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它更像是一种习惯,只需要记下自己的想法就行,然后定期回顾总结,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发现他的价值。
    用 Flomo 这个软件所坚持的一句话就是:持续不断记录,意义自然浮现。
    1874w
        6
    1874w  
    OP
       2024-01-02 10:43:23 +08:00
    @bsun 简单看了下,确实很有诱惑力,功能挺强大的。
    但是 Flomo 对我目前而言的状态,已经够了,文字、图片的记录也是我日常输出最多的方式,TODO 和代码有另外更专业的做辅助。

    Flomo
    语雀的小记
    还有层主提到的 Memos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养成卡片笔记习惯的软件,习惯养成了,有自己的方法了再考虑更强大的工具嵌入工作体系或许不会让自己浪费更多的精力
    Vespa
        7
    Vespa  
       2024-01-02 10:54:59 +08:00
    我就是自己魔改 memos ,然后加入 ai 等功能,打通微信读书,rss ,稍后阅读等输入,输出对接到 obsidian 上;

    一年写了上千张卡片了;
    1874w
        8
    1874w  
    OP
       2024-01-02 10:58:27 +08:00
    @Vespa 太强了吧,这样确实能更方便了,佩服你的坚持
    K1W1
        9
    K1W1  
       2024-01-02 10:58:46 +08:00
    ,最近几年我用过的笔记软件比我写的笔记都多。
    1874w
        10
    1874w  
    OP
       2024-01-02 11:04:25 +08:00   1
    @K1W1 是这样的,我也折腾博客折腾了好几次,但是却忽视了博客最重要的是内容。
    当然折腾博客、笔记软件本身也是信息的输入,也可以总结出不少的经验和思考
    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工具本身也是 对自身知识管理的迭代升级。
    如果能尽快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 信息的输入和知识的输出了
    Vespa
        11
    Vespa  
       2024-01-02 11:13:12 +08:00   6
    @1874w #8 使用为自己度身定制打造的工具,坚持下来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xunqin
        12
    xunqin  
       2024-01-02 12:02:10 +08:00
    其实 OP 可以考虑一下 使用 obsidian
    zhuangku556
        13
    zhuangku556  
       2024-01-02 13:45:38 +08:00 via Android
    我以为我进了少数派
    nazhenhuiyi294
        14
    nazhenhuiyi294  
       2024-01-02 14:00:23 +08:00
    学习了,新的一年我也会开始重新整理自己的数字体系
    linuslv
        15
    linuslv  
       2024-01-02 14:02:14 +08:00
    先收藏 = 我看过了
    emberzhang
        16
    emberzhang  
       2024-01-02 14:17:58 +08:00
    readwise 没有支持 flomo 吧,是怎么传递过去的呢?
    1874w
        17
    1874w  
    OP
       2024-01-02 14:25:54 +08:00
    @emberzhang
    这里指的是灵感和想法记录到 flomo ,自动同步到 flomo 只有微信读书这个流程使用了工具进行同步
    SoyaDokio
        18
    SoyaDokio  
       2024-01-02 15:51:12 +08:00
    @bsun #4 用过 2 个月,个人感觉这玩意儿时间线,就是个发说说的,知识整理非常不适合。当然可能是我用法不对。
    另外,这个产品应该还属于 beta 阶段,有些 bug 。
    SoyaDokio
        19
    SoyaDokio  
       2024-01-02 16:30:03 +08:00
    @Vespa #11 老哥这个工作流令人醍醐灌顶阿,顺道一提,维护这么繁杂的知识网络体系,会不会感觉比较耗费心力或难以坚持。
    xuanjiangsara
        20
    xuanjiangsara  
       2024-01-02 16:31:15 +08:00 via iPhone
    @zhuangku556 哈哈哈哈哈
    Vespa
        21
    Vespa  
       2024-01-02 17:21:22 +08:00
    @SoyaDokio #19 大部分都是自动化的;基本做到只有需要我人脑思考的部分才是手工的;
    northquq
        22
    northquq  
       2024-01-02 18:23:29 +08:00
    666
    chenqh
        23
    chenqh  
       2024-01-02 18:30:17 +08:00
    坚持不下来
    yvestang
        24
    yvestang  
       2024-01-02 19:05:02 +08:00   1
    楼主这个阶段我也有过,不过最终吧,还是将绝大多数的流程简化为了:滴答+全家桶 Onenote/Obsidian ,最多加个 flomo 。太多工具占用太多心智。

    同时建议戒掉 RSS 的信息摄入方式,太杂了。
    1874w
        25
    1874w  
    OP
       2024-01-02 19:52:18 +08:00
    @yvestang 是的,前端时间就陷入了 信息流杂乱中,寻找了一堆信息源,结果几乎每天就看那么几个。寻找优质信息源和删减多余的信息源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然会陷入信息焦虑,静下心来读书或者做项目就已经能占用大量的时间了。
    1874w
        26
    1874w  
    OP
       2024-01-02 19:54:59 +08:00
    @chenqh 这里面没有任何一个步骤是需要坚持来走下去的。灵感、想法、思考、感悟只是把他们换个地方,以前是放在脑子里,现在记下来,只需要改变这一个习惯就行。剩下的交给工具,后期汇总也会非常顺畅,因为已经有大量论点和论据了
    EngAPI data-uid=
        27
    EngAPI  
       2024-01-02 21:55:11 +08:00
    感觉和人生很像,刚开始都是信心满满,逐渐堕落。
    而有些人发现了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逐渐崭露头角,以点带面,用习惯来前进。
    这过程中思考必不可少,但是太多或者杂乱的输入扰乱你产出大成果。
    frankilla
        28
    frankilla  
       2024-03-27 17:30:39 +08:00
    @Vespa 大佬,一直有个疑问请教一下。如果把 memos 安装在 vps 或者家用主机的 Ubuntu 系统上,那数据怎么导出? obsidian 有个用户库文件夹,里面有各种数据不会丢,但是 Linux 主机里的 memos 个人文件库在哪?如何完整复制呢。
    Vespa
        29
    Vespa  
       2024-03-27 18:57:27 +08:00
    @frankilla 数据就在 data 那个目录下(包含图片等资源和 DB ),整个备份完就可以了;
    frankilla
        30
    frankilla  
       2024-03-27 19:01:14 +08:00
    @Vespa 谢谢!
    关于     帮助文档     自助推广系统     博客     API     FAQ     Solana     230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27ms UTC 15:52 PVG 23:52 LAX 08:52 JFK 11:52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
    ubao snddm index pchome yahoo rakuten mypaper meadowduck bidyahoo youbao zxmzxm asda bnvcg cvbfg dfscv mmhjk xxddc yybgb zznbn ccubao uaitu acv GXCV ET GDG YH FG BCVB FJFH CBRE CBC GDG ET54 WRWR RWER WREW WRWER RWER SDG EW SF DSFSF fbbs ubao fhd dfg ewr dg df ewwr ewwr et ruyut utut dfg fgd gdfgt etg dfgt dfgd ert4 gd fgg wr 235 wer3 we vsdf sdf gdf ert xcv sdf rwer hfd dfg cvb rwf afb dfh jgh bmn lgh rty gfds cxv xcv xcs vdas fdf fgd cv sdf tert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dende5 dende denden denden2 denden21 fenfen9 fenf619 fen619 fenfe9 fe619 sdf sdf sdf sdf sdf zhazh90 zhazh0 zhaa50 zha90 zh590 zho zhoz zhozh zhozho zhozho2 lislis lls95 lili95 lils5 liss9 sdf0ty987 sdft876 sdft9876 sdf09876 sd0t9876 sdf0ty98 sdf0976 sdf0ty986 sdf0ty96 sdf0t76 sdf0876 df0ty98 sf0t876 sd0ty76 sdy76 sdf76 sdf0t76 sdf0ty9 sdf0ty98 sdf0ty987 sdf0ty98 sdf6676 sdf876 sd876 sd876 sdf6 sdf6 sdf9876 sdf0t sdf06 sdf0ty9776 sdf0ty9776 sdf0ty76 sdf8876 sdf0t sd6 sdf06 s688876 sd688 sdf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