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bodayw 的所有回复 第 1 页 / 共 3 页
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bodayw    全部回复第 1 页 / 共 3 页
回复总数  44
1  2  3  
@ios #63 不是这样的。是电池撑不住导致意外关机才可能触发,降频也是为了避免意外关机,不是为了保护电池寿命。设置里可以看到是否已经降频(只要是 peak performance capability 就说明没降),降了也可以手动关掉。降频这个事情当年很有争议的,苹果对用户妥协才改成了现在这样。

官方说明:
https://support.apple.com/en-us/101575
@bodayw #40

> 在古董 Windows 系统管理程序(设备管理器、注册表编辑器等等)里也无效。

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 Windows 的安全机制的限制: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er_Interface_Privilege_Isolation

那么很容易想到,使用管理员权限运行 ahk 脚本即可。但更推荐的方法是使用 AHK 自带的 UI Access ( UIA ),而不是仅仅因为需要绕开这个限制就进行提权。事实上 AHK 已经直接提供了两个 UIA 版的可执行文件,例如:
C:\Program Files\AutoHotkey\v2\AutoHotkey64_UIA.exe

所只需要在 shell:startup 目录下放一个快捷方式,使用上面这个 exe 打开脚本即可。
@jsjcjsjc #6 唔……至少我这边五个月前还是可以的,很顺利。
@jsjcjsjc #2 来源请求?我没听说这回事
Tello ?符合全程网页自助办理的要求( eSIM )。
虽然作为外人完全不了解现状,但我觉得帖主觉得侄子天真多少是有点小看人家了,再怎么说也已经是大学毕业的成年人。如果你们全家也都是这种“都是为你好”的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谈,恐怕很难是有效的沟通。

另外,有那么多体制内对个人精神摧残的故事,帖主真的一点都没听说过吗?我倒是觉得帖主描述的情况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体制内不见得事儿少,体制外也不见得是火坑。
@bulldragon #9 感谢回复。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也很喜欢“让极简诉求获得传递资格”这句话。帮忙给文章润色和写“八股文”也确实是大家(至少是我自己)最早意识到的 LLM 特别擅长做的事之一。其实类似的事情我们在 LLM 之前也早就在做了,比如 Gmail 写邮件时的 writing suggestions ,比如 Word 里的 Japanese greetings……

我沿着你的思路继续设想一下的话,未来人类之间的沟通也应该会继续丢弃掉更多传统的繁文缛节。

不过在我的理解里,帖主翻译的这篇文章以及我上面提到的 Derek Muller 所担心的是,关于“学习”这件事有一个经典的理论,那就是“重复的刻意练习”,而如果 AI 把人类自己该做的练习给做了,人类自己就学不会了。

具体到写作这件事:在这里回帖的我们都是经历过语文教育的,我们能自己思考,提出观点,写出来的东西让 AI 润色一下是锦上添花;如果是今后生来就可以方便借助 AI 来写作的人,自己从来不写文章的话,会不会连思考的能力本身都会受到影响?

这也就是为什么帖主的文章和上面的视频里都不约而同地主张,要先自己独立思考给出答案,然后可以再让 AI 给你反馈(及时的反馈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不能让 AI 直接把答案告诉你。
@bulldragon #1

> 发明了蒸汽机,人类体力就变差了?寿命缩短了?

平均来说,工业革命后人类体力应该确实变差了。不过寿命是越来越长了。

这个问题感觉还挺复杂的。我稍微瞎想了一会儿:

虽然平均来说人类体能变差了,但体能的上限提高了(看看职业竞技运动员们)。那么可以联想到分工和专业化,也许未来只有少数人会自己遣词造句写文章而且写得更好,而多数人会惯常利用 LLM 来表达和交流,把省下来的时间精力用于别的地方(闲暇的作用),综合来说还是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好比因为医学以及各种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家的寿命还是变长了,生活质量也更高了(现在的普通人过得比百年前的世界首富还要好)。

但是遣词造句、语言表达应该算是一种“专业技能”还是“基本技能”呢?很显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学会写程序代码(虽然当年曾有过这样的宣传),但语文课真的是所有教育培养体系里的通识课程。确实不太好想象如果一个需要依赖 LLM 表达交流的人如何还能进行有深度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未来的人们也需要去刻意地主动“练习”写作,就像现在的人们需要刻意去运动、去锻炼来保持身体健康(但肥胖率和慢性病发病率还是在一直增加)。

顺便说,Veritasium 的博主 Derek Muller 在前阵子的一个演讲里也明确表达了和帖主翻译的这篇文章非常相似的担忧,即使他也看好 AI 的应用价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xS68sl2D70

> 知识的积累会加速,只不过我们要在这加速中,最好追求一点多样化

我也觉得知识的积累会加速。但是如上面所说,如果技术的普及让更多人不再从事知识的生产,也就会影响多样化,最终也会影响知识的积累吧。
确实能促进手机硬件发展,但不是促进它们发展的“好方法”。

帖主的理论感觉像是所谓“破窗谬论”的变种: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able_of_the_broken_window
@liuzimin #6 同感。我看漫画不太多,知道一个 dlraw ,感觉还行。
日常和 CITY 都是很好的片子(只要你吹日常 CITY 我们就是朋友)。不过这种片梗挺多的,要学到不带字幕看懂其实是很高的目标了,可以说已经超出了狭义上的语言能力(背单词和表达之类),还涉及到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不过广义上说也都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可以看看 CEFR 里 C1 、C2 的定义)。

所以我觉得除了这个高目标以外,可以给自己增加一些循序渐进的低目标。学语言贵在坚持。

至于说五十音,确实没必要滚瓜烂熟了才开始继续学习。这些符号毕竟是会一直见到的,先背个差不多,不严重影响继续学习的效率就行,到后面不知不觉就全记牢了。
52 天前
回复了 lacklock 创建的主题 东京 东京两周生活初印象:缺点篇
作为半个语言学习爱好者,看过一些语言学家和 polyglot 们写的东西和视频,我有一个观察:他们永远不会去捧或者踩某一门语言或是某一种口音,任何语言现象或者口音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已,不分好坏和对错。

而我觉得,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在顾忌政治正确,而是因为他们见得多,全世界各种各样的语言里五花八门的现象也正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也就是说,乍一看语言学只是一门学科,应该不涉及什么价值观判断,但研究语言学的人大概率会认同并赞美多样性。

当然我上面说“不会去捧或者踩”并不包括娱乐性质的吐槽之类。这种显然是很多的,而且本来以一种语言的习惯去“批评”另一种语言的“不合理”之处确实很好玩,不如说这也是语言爱好者的乐趣之一。这和帖主一本正经论证“日语是一门糟糕的语言”在心态上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固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对语言学感兴趣,所以说我也不是要批判帖主,只是帖主确实对语言的了解有点太少了,就可能容易被一些观念和成见所影响。
52 天前
回复了 Kinnikuman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长期喝瓶装这习惯好吗?
微塑料的健康风险目前证据还不太充分,有待继续关注。但我个人还是尽可能不消费瓶装水:

- 所谓天然矿泉水不会提供任何额外的健康益处,反而,也有重金属之类污染的可能,而且大量采水对水源地的环境有可能造成破坏。工业生产(如 RO )纯净水(然后可能人工增加微量的盐)我觉得是比矿泉水更合理的。

- 但无论矿泉水还是纯净水,瓶装水还是有两个问题:
- 产生塑料垃圾,非常不环保( PET 说是能回收但实际上回收率很低);
- 费钱,比自来水要贵几十上百倍(为方便多付费是合理的,但这个溢价至少部分还源于消费者认为瓶装水更安全健康的认知这不见得正确,特别是在发达国家)。
62 天前
回复了 Nectar1899 创建的主题 计算机 求推荐一个轻薄笔记本电脑
@Nectar1899 #9 嫌烫的话,大概是官方的电源管理配置不适合你,这时候你可以自己来调低 CPU 的频率和功率来减少发热。具体可以参考我之前这个回帖:

t/1142243#r_16515187
62 天前
回复了 Nectar1899 创建的主题 计算机 求推荐一个轻薄笔记本电脑
预算充足的话,ThinkPad X1 Carbon 今年就有 Lunar Lake CPU 的新款,除了贵应该没啥缺点。

便宜些的话,惠普的星 Book Pro 13 ,应该就是战 X Air 改个名字,我觉得主要缺点就是 13 寸屏幕略小而且分辨率不高。
我的也是这样的,我很多年前就放弃治疗了……估计就是因为最早是在国内创建的,系统里有某些用户自己改不了的记录。

比较搞笑的是我之前停了自己的 365 订阅,结果微软连着给我发了三封邮件。

三封邮件显示的发件人分别是:
Microsoft 365
Microsoft
Microsoft365

三封邮件的标题分别是:
Your Microsoft 365 subscription will expire soon
你的 Microsoft 365 Family 订阅即将过期
Your Microsoft 365 subscription is expiring soon

不知道它们内部系统是有多乱……
非业内,非医学专业,说一下我的了解,仅供参考:

甲状腺癌近一二十年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死亡率几乎没变化,主要就是检测门槛低了,以前不知道的现在也能查出来,所以存在明显的过度诊断的问题。实际上甲状腺癌相当普遍,且绝大多数就是所谓乳头状癌,一般来说生长很缓慢,很多人到死也没表现出任何症状(尸检才发现)。

所以甲状腺癌是没必要做筛查的,查出来了如果没有症状可能也没必要治疗,有症状了再治疗也不晚。乳头状甲状腺癌五年存活率 98%,完全不可怕。
最近还真的有人做了实验来研究这个:
https://bsky.app/profile/metr.org/post/3ltn3t3amms2x

至少在这个实验里,虽然阅读和搜索、写代码、测试和 debug 的时间缩短了,但检查 AI 输出、写 prompt 、等待 AI 输出的时间增加了,最终总体效果反而是更慢了。
@William97 不过说实话,我也觉得 MBA 应该是更适合我的机器,可惜我实在是不想要最近这代新模具的刘海屏以及默认的非整数倍缩放,希望下一代能改掉……
@William97 我上面说了“我比较看重静音,手动用 ThrottleStop 限制了 CPU 频率和功耗”,具体来说,我禁用了 Turbo ,这样这颗 285H CPU 的 P 核最高频率就只能到 2.9 GHz ,E 核最高 2.7 GHz ,LPE 核最高 1 GHz ,然后我还限制了功率,PL1 和 PL2 都只有 15 W 。

(之所以除了限制功率以外还要限制频率,是因为发热和频率之间是非线性关系(而性能则和频率线性正相关),频率越高时,每再提高一点频率所增加的发热会越来越大。Turbo 开启时,低负载使用 CPU 也会短时间内窜到比如 4 GHz 以上,会让 CPU 温度瞬间升高,从而可能触发风扇启动。)

当然,我这样设置应该是属于相当激进的了,但这个就是我认为适合我的平衡点。比起日常操作打开一个程序慢那么零点几秒到一秒,我更希望它一直安安静静的,也更省电,风扇转得少也就很长时间不需要拆开清灰。只是大部分消费者可能不想像我这样,所以我也从来没见过哪个厂商提供像我这样的预设……

理论上你也可以更均衡一点,比如把频率限制再提高一点,功率限制也提高到比如 25 W ,实际上的性能损失是不那么明显的,但发热会显著降低,原理就是我上面讲的频率和发热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另外就是我上面也提到的,四月份的 BIOS 更新应该是有修正或者优化,不知道你当时用的 BIOS 版本会不会比较老。
1  2  3  
关于     帮助文档     自助推广系统     博客     API     FAQ     Solana     594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32ms UTC 02:09 PVG 10:09 LAX 19:09 JFK 22:09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
ubao msn snddm index pchome yahoo rakuten mypaper meadowduck bidyahoo youbao zxmzxm asda bnvcg cvbfg dfscv mmhjk xxddc yybgb zznbn ccubao uaitu acv GXCV ET GDG YH FG BCVB FJFH CBRE CBC GDG ET54 WRWR RWER WREW WRWER RWER SDG EW SF DSFSF fbbs ubao fhd dfg ewr dg df ewwr ewwr et ruyut utut dfg fgd gdfgt etg dfgt dfgd ert4 gd fgg wr 235 wer3 we vsdf sdf gdf ert xcv sdf rwer hfd dfg cvb rwf afb dfh jgh bmn lgh rty gfds cxv xcv xcs vdas fdf fgd cv sdf tert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df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shasha9178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flif2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liblib3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zhazha444 dende5 dende denden denden2 denden21 fenfen9 fenf619 fen619 fenfe9 fe619 sdf sdf sdf sdf sdf zhazh90 zhazh0 zhaa50 zha90 zh590 zho zhoz zhozh zhozho zhozho2 lislis lls95 lili95 lils5 liss9 sdf0ty987 sdft876 sdft9876 sdf09876 sd0t9876 sdf0ty98 sdf0976 sdf0ty986 sdf0ty96 sdf0t76 sdf0876 df0ty98 sf0t876 sd0ty76 sdy76 sdf76 sdf0t76 sdf0ty9 sdf0ty98 sdf0ty987 sdf0ty98 sdf6676 sdf876 sd876 sd876 sdf6 sdf6 sdf9876 sdf0t sdf06 sdf0ty9776 sdf0ty9776 sdf0ty76 sdf8876 sdf0t sd6 sdf06 s688876 sd688 sdf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