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跑了 41.5 英里,是近几周最高的一次。训练结构很典型:三次 7–9 英里的长跑,几次 3–5 英里的恢复跑,还重新尝试了一次赤脚跑。
跑鞋这事儿,我属于“物尽其用”型。之前的 Asics Gel Cumulus 硬是跑到 2000 英里(乘以 1.6 换算成公里)才退役。现在主力是 Adidas SL2 (已经 888 英里,还在扛),刚上脚 Boston 12 ,还没摸清感觉。有人说鞋子 800 英里就该退役,但我觉得 SL2 还能干,真不知道能不能也撑到 2000 。
波马可能会考虑再买双碳板鞋。现役的 Vaporfly 3 已经跑了 230 英里,两次隧道马的石子路也磨得差不多了。下一双也许会等 Adios Pro 系列打折再说。
这周试了下 180 bpm 的音乐跑步。以前听过舞曲版,太吵,这次换了重制古典+节拍器的版本。刚开始有点别扭,但找到节奏后,节拍声会“消失”,只剩音乐流淌,非常沉浸。看数据确实能把步频稳定在 180 (平时我是 190+)。
不过最后还是回到边跑边听书的老习惯,哈哈。倒是群跑时关掉耳机,脑子里循环毛不易的伤感歌曲《消愁》《一荤一素》,配上跑步节奏,竟然有种莫名的喜感。 感觉跑步时的步伐,使得人的频率提高,真的会改变心境:难怪跑步能治疗焦虑抑郁——因为它们和跑步时的状态,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
]]>今年配速快了一些,心率和以往大差不差,高了一点,从 5 月以来基本维持 60%左右的出勤率,也就是一个月跑个 18 次左右,因为只有工作日跑,间或偷个懒(^_−),总共跑了 300 多公里了,争取年底跑到 600 公里!同志们都加油跑起来啊!
但老实说,这决定并不轻松。
所以报名前,我犹豫了两天,还特地多花几块钱买了“后悔药”。
但另一方面,2026 年对我很特别:
所以现在,名已经报了,心里依旧复杂。
去,还是不去?意义,还是随心?
完整版跑步周记写在我的博客 折返点 2537 报名了波士顿马拉松
]]>成绩 1:29:30 ,顺利完成赛前定下的“90 分钟内”目标。
前半程跑嗨了,配速 6:30/mi ,后半程肌肉发紧掉到 7:10/mi ,被 1:30 配速员追上,最后咬牙跟着冲过终点。
总排名 130 ,年龄组第 10 。
赛后脚底有轻微淤血,远比想象中轻松。
倒是因为赛前吃了布洛芬,出现一次血色尿液,虚惊一场(以后再也不乱吃药了)。
完整赛记见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5/09/12/ReturnPoint-harvest-marathon/
]]>你不能交替的太快,如果太快反而会头朝下,跑的很慢,两个手指的交叉一定要掌握节奏,似快似慢,慢就是快,反而能跑的很快。在学校 办公室摸鱼的时候适合放松一下。
我在原游戏的基础上增加了评论功能,欢迎大家来试玩,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那线下实体店呢?会不会好点?
]]>有人说睡觉也影响心率,确实平时凌晨 1 点多才睡,但是早睡改不过来了。
兄弟们该怎么改善哇
]]>[
[
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脚型,反正上次随便买了个“李宁赤兔 6pro”感觉还挺合脚,跑起来也感觉挺好,价格也挺合适,拼多多买的也就是 200 多点(不是什么官方店,但商品标题的左边,有一个黑底白字的“品牌”二字)。
所以,想让大家也推荐个跑鞋:大概也是这个价位,和“李宁赤兔 6pro”类型差不多(这样就不用担心脚型问题了)
]]>鲍勃迪伦的歌曲《 Blowing in the wind 》 是这样开头的: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配称为一个男人?
如今,拜各种可穿戴设备所赐,我们可以知道自己跑了多远,多久,多快。
今天,就来总结一下我的 2024 年的跑步记录。
在 2023 年的跑步总结里,我提到了自己 [2024 年计划](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23/12/31/ReturnPoint-2023/#2024 年计划 ),就一句话,希望 2024 能把身体调回能跑半马的程度。
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 2022 年的时候,我曾经每一周跑一次半马。那在我看来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 2023 年,我的左脚底跖骨位置的筋膜开始疼痛,导致我只能跑段距离慢跑。
为了让自己的脚底筋膜尽快恢复,我减少了赤足跑步的次数,增加了鞋子的使用。减少跑步的距离,降低了速度。甚至尝试了 72 小时禁食,希望能激活身体的自愈能力,加速身体的恢复。
所以,恢复到能跑半马的程度,实际是希望自己的脚底筋膜好起来。
带着这样的愿望,2024 年的跑步记录开始了。
多年前,我看过一个有关跑步的纪录片,记录了一个业余跑者组成的跑团的故事。里面有一句话,说他们在一起“跑步时聊生活,不跑步时聊跑步”。当时觉得,真是很好的组织,很好的生活。
但我跑步时,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
一个人的时间,一个人的节奏,一个人的呼吸,一个人的思绪。
但,2024 年,成了我的跑步社交元年。这一年,我一改一个人跑步的习惯,开始加入跑团。
年初的时候,我遇到了老乡和前同事光伟。他邀请我加入清华冬季勇士赛的西雅图雷尼尔火山队的微信群。
里面的人,多数是清华在西雅图的校友,组织起来一起参加清华校友跑步爱好者协会组织的清华冬季勇士赛:在每年的一月份,挑战自己的跑量。
我是作为观众,加入这个群的。因为我加入的时候,比赛已经过半,队伍的参赛队员也已经锁死了,不能报名。
我就看着这群人,跑量在前面的,半个月的跑量已经相当我半年的跑量了。这真是非常直接的对比。当时脑海里回想的是,优秀的人,更努力。
后来,群里组织群跑,我就去参加了。身边有神人,没有理由不去见面。
于是就认识 Todd ,春华姐等跑步达人。他们都是西雅图 SU 跑团的成员。
经由 Todd 的引荐,我和光伟一起加入了 SU 跑团。
SU 跑团,全称是 Seattle United Runners ,是一个由华人组成的跑步团体。每周都有固定的群跑活动,有不同的跑步速度组,适合不同水平的跑者。
就这样,我成了有组织的跑者。
群跑的每周二和周六日都有,地点是在西雅图东面的 Bellevue 。光伟和我距住在西面,离群跑地点比较远。参加了几次群跑之后,觉得不是那么方便。于是光伟提议开了个西区分舵。
西区分舵人比较少,但有群主光伟发现发掘了不少高手, 一妹 Sophia ,Mandy ,彭胡弯,JJ 都是绝对实力派,ZZ ,HH ,阳光夏,Casper 等,都经常来一起刷绿湖。夏秋之际,大家在绿湖组织了许多次周六群跑,一起吃瓜。
年底的时候,SU 跑团还有年会活动,我也参加了。
夏天的时候回国,经过表姐的引荐,我加入了小站秀跑团。
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我在家里跑了几次步,发现周围都没什么人跑步。后来问表姐,她说咱这儿也有跑团,介绍你加入。
我参与第一次跑团活动才知道,不是周围跑步的人少,而是我没看到。我起床跑步的时候,人家都已经跑完了。
就这样,在国内的一个月时间,我只要在家,就去参加秀跑团的团跑活动。
还赶上了跑团的团体聚会,喝酒吃饭唱歌,玩儿的不亦乐乎。
下面是基于 2024 年跑步记录生成的总结报告:
while my friend, 鲍勃迪伦说答案在风中飘。
跑步第 9 年,跑满 366 天。连续跑步天数累计到了 1869 天。
总跑步次数:397 次
总跑步距离:约 2150 英里 ( 3460 公里)
总跑步时间:约 17003 分钟
平均每次跑步距离:约 5.4 英里
平均每次跑步时间:约 42 分钟
晴天跑步次数:约 144 次
多云跑步次数:约 198 次
雨天跑步次数:约 52 次
其他天气:1 次雪天
使用最多的鞋:Asics Gel-Cumulus 23 ,主要的训练就是它。
其他常用鞋:VaporGlove2 一双平底极简鞋,雨天有时会穿。 Barefoot: 41 次。今年显著减少了赤脚跑的次数。
比赛用的是 Nike VaporFly3 舍不得穿它训练
我的首马,是在 2024 年 6 月 9 日举行的隧道马拉松。
为了这个马拉松,我训练了 18 周,记录了详细的训练过程。
认真训练,换来了满意的成绩。首马成绩是 2 小时 52 分 25 秒,年龄组第三名。
这算是 2024 年的一个里程碑。
2024 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跑步年,总跑步距离超过 2300 英里,平均每月超过 33 次跑步。在多云天气下跑步次数最多,温度范围从-8 摄氏度到 25 摄氏度,显示了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持续坚持。AGC23 是最常用的跑步鞋。
每年跑步,花不少时间,今年除了跑步,还在跑群的活动里投入了时间。要感谢家人对我一贯的支持,才让我跑步跑得开心顺心。
2025 年呢,我的计划是从冬季勇士赛的观众变成参与之,一月份卷一卷里程。二月份开始一轮训练,准备 6 月份再跑一次隧道马拉松。9 月份参加一次丰收半马。其他的时候,没有比赛,单纯享受跑步乐趣就好啦。
虽然鲍勃迪伦说,答案在风中飘,但能不能成为男人,其实没那么要。
做个跑者,就挺好。
2025-01-10 初稿
]]>到目前可以:
25 年上半年想试试半马。
从今年 1 月份月跑量 120km 开始,到 2 月 98km ,突然觉得,好像可以报个半马玩玩。
3 月份看到隔壁县有半程马拉松,于是考虑报名,也增加了跑量,在跑步机上可以到 15km 以上(当然也不是同一个配速完成),觉得没什么问题就报名了。
3 月 11 日报名成功后,想着要熟悉一下路跑,就去户外跑步了,之前都是在跑步机上,和 Apple Watch 的距离不匹配,配速实际上也是估算的,加上 3 月份户外的天气也舒适,直接就觉得户外跑步比跑步机爽多了。
接着 3 月 24 日首次半马——成绩 2 小时 18 分。当时就抱着安全完赛的态度,跑的也很保守,也因如此跑完体感舒适。应该有不少跑完半马的人,会和我一样萌生“试试全马”的念头吧。
有了打算以后,就增加了跑量,3 月份 208km ,以后每个月都是 200km+,即使是 8 月因伤停跑了一周,也达到了 273km ,7 、9 、10 月都稳定在 300km ( 10 月因为工作原因,最后一天 270km , 硬是在 31 号跑了一个长距离 LSD 凑够了 300km )。
我的训练内容非常的小白,跑量 95% 都是轻松跑,几乎没有强度课,只有两个字“跑量”。即使 9 月份的时候,我的月平均配速也是 6'11",可以看出来我平时跑的很慢。
6 月份入手了菁华 14 (不是广告,划掉),让我意识到装备的确实是有用的!也让我 10km 从 58 分左右,跑到了 52'27"(当然也是跑量积累,鞋子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当时就让我认为到 11 月底的全马 sub4 应该有不小希望。同时对“现代跑步装备”有了更多的期待,心里的打算是配合碳板鞋的加成“轻松” sub4 。
除了像上面提到的偶尔状态好,几次不自觉跑快了,干脆顶一下的 pb 几次 10km 以外,后面也大多数是轻松跑。甚至等到双十一(10 月中旬...)碳板鞋到了以后。我依然没有全力跑强度,但在碳板鞋加成下不是很困难的将 10k 提升到 49'02"。
到了 10 月 20 日,参加一个 10km 乡村跑。当天下雨路线不是很好,就没打算穿有板材的新鞋(不想洗鞋)。穿了一个平时慢跑用的柏油路霸 2 ,本来打算是慢跑,但是跑着跑着发现有两个跑友在巡航,就跟着跑了,最后 10km 下来差不多是 44:30 左右(起跑忘记开表了),大幅图 pb 10k 成绩,尤其是在无板材鞋子加上没有热身的 “debuff”下完成的,给自己增加了很大信心。题外话,如果一双鞋子帮助你意外的 pb 了,你有可能会极大的增加对这双鞋的喜爱。
接着 11 月 10 日 当地的半程马拉松开跑,就我楼下开跑,丝滑!虽然小雨,但由于有上次的 10k 成绩的提振,这次穿碳板鞋半马 135 相对于 3 月的首半马 218 整整直接快了 40 多分钟。尤其是感觉在路况因为下雨,不够完美、前半程太保守的前提下,甚至感觉自己还有发挥空间(不知有没有其他跑友和我一样,会喜欢贼兮兮给自己找补一些理由增加自己的信心🤣,10k 和半马赛后都这样🤣)
有着半马超大幅度的 pb 带来的信心,大胆的给 11 月 24 日的全马立了三个目标 [1]330 ,[2]400 ,[3]完赛 。比赛当日天气特别的好,早上 7 点刚下过小雨,温度 10 度左右,湿度、空气质量,一点点风,简直可以说是跑马最适宜的环境了。7:15 左右,简单热身了一下。7:30 开跑以后跟着认识的跑友一起 4'50" 巡航了 22km 左右,状态比较好,甚至觉得 4'50" 有点慢。总是不自觉的快起来,要回头找他们。后来考虑因为没有控速实力,也担心影响他们的节奏。24km 以后跟着体感正常加了点速,独自跑开了,一直到 30km 吃完所有的胶和 6 颗盐丸以后,依然保持节奏。前面我是 5km 进一次补给,30km 以后,每个 2.5km 的补给站我都进去补给了。尽管由于后程赛道有坡度和爬升的原因,掉了一点速,但整体没有大问题。最后 2km 顶一顶加速了一下,最后 3:24:47 完赛。
真的没想到三个目标直接完成了第一个,还是非常开心的。全程除了后段,不知道是不是脚“发胀”还是别的原因,在下坡时容易顶脚趾,有点担心结束黑指甲以外(实际没有),也就只有右脚跟腱僵硬了。没有抽筋也其他别的伤痛。跑完以后右脚可能出于保护自己的原因走路看起来有点瘸了🤣,但相信恢复起来问题不大。
附图,RQ 数据等截图
但是提速的话有碳板,平时训练如果是无板材的鞋子还能“锻炼”到足底?何必要一个尼龙板呢?只是为了便宜?
]]>赛前也没好好练,但我感觉就算好好练,最后 10KM 始终没法挺住,上一次马拉松赛前还是练了的,后 10KM 几乎也是走下来的。不过我也比较佛系,能跑下来也不错了。
途中看到一个女的,在路边拦电动车,让电动车带她一截,还大声说「没事的」,我听着都尴尬😅。我看到的是拦了两次,稍了估计 1KM 。
]]>如愿破四,03:57:26 完赛。可能以我现在的能力,破四还是有些勉强。这次的全马明显比之前跑过的两次要累很多,特别是最后一公里,感觉随时都有可能抽筋。如果追求成绩,全马确实对身体很不友好。以后应当不跑全马了,即使跑也是完全不追求成绩的吃逛模式。
破四的配速为 5 分 40 秒。对于一般的业余跑者无法跑出完美线路,加上 GPS 误差,大概需要 5 分 35 秒的表显配速才能破四。计划前 37 公里保持 5 分 35 秒配速,最后 5 公里根据身体状态适当调整配速。实际操作过程中实际配速必须快于 5:30 才能将进水站、上厕所花费的时间追回。
补给方面自己准备了 3 个能量胶。比赛开始前 30 分钟吃一条,8 公里/16 公里各一条。为了充分补给,几乎每个水站都进。补给策略是以运动饮料为主,在补给香蕉、盐丸、能量胶后适当补充一些纯水。
尽管已经充分补给,在过了 30 公里后依旧会有明显的疲劳感。最后 5 公里已经没力气拿出手机拍照,就想着快点跑完。最后一公里开始感觉有些不太对劲,随时都有可能会抽筋,停下来稍做拉伸后才好些。
最终如愿破四,03:57:26 完赛,表显配速 5:36 。相比破四的喜悦,更多的还是疲倦。跑步是为了健康,成绩只是微不足道的副产品。
联想到基普乔格破 2 时行动时,前方有一辆投射投影的配速车
还有田径比赛的时候跑道侧有移动的灯光标识。
感觉如果有这样一个东西在足够便宜的前提下,会让人操场跑圈跑间歇的时候可能更舒服的?
来请教一下,有没有比较成熟且不会很贵的方案。
抖音上刷到一家类似的(但是产品线功能更全的),报价 7 位数开始,有点恐怖了。
叠甲:跑间歇的时候快个几秒慢的几秒当然不会很影响到训练效果,只是在想有没有什么可以更有趣的方式
]]>于是如题
]]>我现在是应该继续按照 1 跑,还是按照 2 跑,还是继续降心率呢。 或者还有另外几个选项:
目前跑步不是很规律,有时候一周两跑有时候两周一跑,不知道和这个是否也有关。
]]>另外,不知道为啥,每次跑步完,小腿外侧很痛,感觉那块肌肉火辣辣的。
]]>第一次跑全马,新的经历,头脑全打开,记住各种细节。
这周身体已经恢复,坐在那里细细回想整个过程,如同沉思冥想,依然使人沉静。
截取一二,为文留念,我的隧道马拉松体验。
赛会主办者准备了冰水池子,可以帮助参赛者降温和促进恢复。进去泡一下,真是冰爽。泡着的时候,一个女跑者跟我搭话,说她跑在我后面,一直以为我是个女的。我笑,是的,我梳着马尾,从后面看的话,经常有人如此误会。她接着说,整个赛道上很多给她鼓劲儿的人,一直说她好样的,女子第一,她心里就奇怪,说怎么可能,前面那个不就是女的嘛?她应该是很有求胜心的,因为她说整个马拉松跑下来,她一直都想追上并超过我,但没有追上,只能看着我渐渐消失。赛道上人们的鼓励,她都不怎么信,一直以为自己是女子第二。后来她没追上我,又跟其他人拉开了距离,于是就变成了自己跟自己比。冲线后,发现自己真的是女子第一。最后她说,“I am glad that you are a man !(很开心你真是个男的)”
哈哈哈,“Me too”,我说。
我的首马体验:完美!
]]>最近几次跑步尝试刻意提高自己的步频,几次跑下来,步频提高在了 170 左右。现在有个问题出现,以前 150 的步频跑完 5 KM 平均心率 在 135-150 上下,呼吸节奏稳定。但是目前提高步频后发现心率很快就突破了 150 ,提高步频后不仅心率上来了,呼吸也比之前更容易急促,之前不费力跑完的 5km ,现在用 170 的步频跑,觉得有点吃力了。
一直想写篇总结,今天,它来了!给即将跑步的你或者热爱跑步的你一些心得或者是启示。
先回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跑步会瘦吗?对于我个人来说,并没有。如果你想瘦一些,饮食非常的重要,有句话叫做三分练,七分吃。如果你每天的消耗量大于摄入量,那么你肯定会瘦。
反观我自己,每次跑完步,胃口反而更好了,啤酒,汉堡,可乐,以前觉得有些腻,现在一样都没有落下。和同事们一起吃饭,胃口往往是最大的那个。不过,还是归功于运动,尽管在吃的方面毫无顾忌,因为有运动,所以体重很稳定,一直在 140 左右,有时候早上空腹称一下,会掉到 136 左右。
之前看过很多炸裂的答案,说每天坚持跑步,或者是坚持跑步一年,你的人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走上成功人生!
是这样吗?对我而言,生活还是在继续,该碰到问题,还是会碰到问题,该有哪些困难,还是有哪些困难。
不过,精神状态明显感觉有变化,我本身体质偏虚,自从跑步之后,中气变足了很多,人也比以前更沉稳,更自信一些了。
还有一点比较欣喜的是,多了一种掌控感。生活在上海这个城市,时时刻刻感觉到自己的渺小。通过跑步,让我对于掌控自己稍微有了一些的自信心。而且这种掌控感会带到别的方面:如果我连这么枯燥,这么乏味的跑步都能坚持下去,那么放下手机去学习一小时或者去尝试一下自己的知识盲区,是不是也能更轻松的应对一些?因为有这种心态,所以做其他的事时也会增强信心。
从去年看了菲尔奈特的《鞋狗》后,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作为一个程序员,久坐的时间比较长,日常的身体状态也比较差。一直想尝试一项运动,曾经跟人约过羽毛球,得找场地,得凑齐人数,至少得三个人吧,两个人打球比较累,感觉比较受制约。
游泳是对身体最友好的有氧运动,但是也对场地有要求,大部分游泳馆关门时间比较早,有时候加班后想游泳就游不成了,而且完全是旱鸭子,得从零开始学习。
跑步对于场地和人数限制比较小,那就先从跑步开始吧。
工作日的夏天我一般都在晚上跑步,像秋冬季节,白天没有那么热了,我会选择中午去运动,也不会出很多汗。
由于挺害怕受伤的,所以一般都是跑一休一,去年( 2023 年)我是严格遵守隔天跑一次的原则,比如这周是一三五七跑,那么下周就是二四六跑。今年年初,我稍微改变了一下策略,一周只要跑三次就行,间隔和频率自己掌控,如果感觉还行,就隔一天跑,如果有一次运动比较累,那么就隔两天跑,相对去年比较自由和灵活。
大部分的情况下都在健身房里跑步,上海这边的乐刻还挺多,公司附近有,租的房子附近也有,我是按月付费的,一个月 200 块钱左右,24 小时的,觉得相当划算了。在健身房跑步时间可控,而且不受外面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或者天冷天热都可以不中断的去跑。
最近开始尝试去户外跑步,一般时间是在周末,时间充裕一点。沿苏州河跑过,也去了一趟世纪公园。世纪公园是上海最友好的跑步圣地了,基本上都是平路,绕着公园一圈刚好是 5 公里,大部分的地方是橡胶跑道,对膝盖比较友好。
最开始,8 公里用时 1 小时 ,后面稍微提了一下速度,9 公里用时 1 小时,然后是 10 公里一小时,逐渐,跑步的日常里程变得固定,就是 10 公里,然后速度想办法去增加一下,日常跑步用的速度是 51 分钟,跑完 5 公里后会休息 1 分半钟或者两分钟,再接着跑后面的 5 公里。
目前 10 公里最好的成绩是 46 分钟,半马最好的成绩是 1 小时 45 分钟,中规中矩吧,比刚开始跑的时候进步多了。
参加了两次半马比赛,一次是去年上海举办的半马,一次是共青森林公园举办的半马。上海举办的比较难得,我参与抽签 5 年,去年幸运的中了一次,赛事规模很大,从陆家嘴一直跑到东方体育中心,一路经过很多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了,景色非常好。
今天参加了易跑共青森林公园的越野跑步,在公园内部跑步,绕了公园 3 圈,共青是天然氧吧,加上那天下了一点小雨,所以整个空气非常的好,身处森林,到处都是鲜绿翠绿的,生机勃勃的感觉。
每参加一次这种半马,都会对跑步这项运动更加热爱,因为有这么多热爱跑步的人汇聚在一起,很热闹,不会感觉孤单。当一大群人在宽阔的大马路上跑步时,那种活力与生机会感染你,让你不由得想迈开双腿。
既然是运动,都避免不了受伤,我从去年到现在,一共受伤过两次,去年是左腿的髂胫束受伤了,今年是右腿的髂胫束受伤了。去年受伤的原因是很久没有跑半马了,甚至没有超过 15 公里的去跑过,那天为了训练一下自己,直接在健身房跑了 21 公里,跑完之后直接走路就瘸了。这里提醒大家:
日常跑步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日常跑步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日常跑步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今年估计是训练的强度加大,身体没有及时的适应过来吧,我记得那天晚上跑步,跑了两个小时没有及时拉伸,直接打车回去的,在车上坐了 40 分钟后。等我下车时整个身体已经僵硬的不行,连走路都不会了。接下来的两周里,尽管还是正常的跑步,但是明显感觉跑完大腿不适,甚至日常走路都有一些簸。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良方,如果因为跑步受伤,多半是肌肉拉伤,其中髂胫束受伤或者是半月板比较常见,可以去三甲医院里找康复科,做一些理疗,理疗的治疗手段包括有微波,冲击波,电疗等,能帮助肌肉更快的恢复过来。
关于跑步的书籍也有很多,这里拣我读过的说,上面说的《鞋狗》就不必多说,跑步启蒙书,还有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羡慕作者的铁膝盖,跑了 30 多年,每天都至少 10 公里,膝盖居然没什么事,真真的厉害。还有一本是《强风吹拂》,现在已经改编成超人气动画了,大家可以找来看一下。
大概就是这些内容了,我觉得通过这一年的跑步,我深刻的认识到一些规律。如果你只是跑一两公里,甚至更短,那么你可以随便跑。但是如果你想跑 10 公里,半马,全马,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跑步绝对不是一项蛮夷的运动,或者一时逞匹夫之勇。它是一项非常严肃的运动,会充分检验你的心肺能力,腿部肌肉的发力,它需要科学的练习和日常的训练才能圆满完成。
]]>5 月上半跑步多少还是疼,好在每天 2km 强度不算大坚持下来了。
中间有两天感觉疼痛加剧立马休息了两天,这一休感觉身体顿悟了,再跑哪哪都好了。看来还是得多休息。
现在跑 3 天休息 1 天,每天 5km ,也没地方疼了,美得很。
其实我的主要目的是,配速不用那么高,但是公里数还是尽可能多跑点(或者说尽可能跑久点)。最近跑了 3 次,每次都是 3 公里左右。然后配速是 5 分 7 、5 分 17 、5 分 40.(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今年锻炼太少)
平时在操场跑步,可能是因为旁边有人跑的比我快,不自觉就加快了速度。
所以,有没有软件有这种功能?比如我设置一个速度阈值,一旦超过了就提示我一下,然后我再降速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