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觉得有问题或者需要补充,请回帖告诉我
假如觉得有用,可以给个 star
github https://github.com/Knowckx/awesome-run
文章备份 https://knowckx.github.io/p/awesome-run/
国家/地区 | 获取永久居留权(俗称绿卡,PR ) | 移民监 - 保持永久居留 | 获取国籍/护照 | 双国籍 | |
---|---|---|---|---|---|
亚洲 | 中国香港 |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 需在香港工作生活满七年 | 如果不是中国公民,且连续 36 个月或以上不在香港,可能会丧失永久居民身份。 | - 申请香港特区护照,要求是中国公民和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 一个外国人可以同时持有原国籍+拥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但是无法申请香港护照 | 不承认 |
日本 | 永住者 PR - 常规路径,在日本连续居住 10 年 - 高度人才签证,最快 1 年或 3 年后可申请 PR - 审查纳税、社保缴纳情况及无犯罪记录 | - 每 7 年更新一次在留卡 - 离开日本超过一年,需要办理“再入国许可”。 | 归化 - 在日本连续居住 5 年以上 - 日语能力至少 N3 以上,需要和法务局官员进行面谈 | 不承认 | |
新加坡 | 永久居民 (PR) - 持有工作准证(EP/SP)一段时间后申请 - 审批不透明,没有明确的打分标准 - 中国公民通常需要 3 到 5 年时间 | - 每 5 年续签一次再入境许可(REP) - 续签时移民局会评估与新加坡的联系情况,纳税、公积金 CPF 缴纳情况 | 归化: - 成为 PR 后至少 2 年。 - 同样为评估制。 - 第二代男性公民有服役义务 | 不承认 | |
大洋洲 | 澳大利亚 | 永久居民 (PR) - 根据技术移民打分制( 189/190/491 ),准备好材料,提交 EOI 申请,进入池子里排队 - 假如被移民局捞上了,他们发邀请,一步到位获得 PR 身份(甚至此时你从未登陆过澳洲,也没有澳洲的工作) - 竞争激烈。获邀的时间非常依赖职业和分数,从数月到数年不等; | 移民监: 每 5 年在澳洲住满 2 年 | - 持 PR 身份,过去 4 年内住满 3 年 - 申请前 1 年住满 9 个月。 - 通过公民考试(英语) | 承认 |
新西兰 | 永久居民 (PRV) - 获得新西兰的全职 offer(核心) - 技术移民打分(SMC)超过 6 分,申请居民签证 - 持有居民签证,在新西兰居住工作 2 年以上可申请 | 全球唯一永久绿卡 回头签(PRV)是真正永久的,无任何居住要求,可无限期离境并随时返回。 | - 申请前 5 年内,每年都住满 240 天 - 新西兰国籍可以去澳洲无限期生活与工作 | 承认 | |
北美 | 加拿大 | 永久居民 (PR) - 通过联邦打分系统、省提名计划 - 需要 2 年左右时间 | 移民监: 每 5 年在加拿大住满至少 2 年 | - 已经是 PR ,并且过去 5 年内至少住满 3 年 - 审查纳税记录 - 通过语言和公民考试 | 承认 |
美国 | 永久居民(绿卡, Green Card ) - 典型路径:H1B 抽签 -> 雇主支持办 EB2/3 排期 - 不确定性很大,中国申请人排期通常很长 | - 离开美国超过 6 个月可能会受审查, 超过 1 年则可能被视为放弃绿卡 | - 持有绿卡满 5 年 - 这 5 年内在美实际居住 30 个月 - 通过英语和公民知识考试 | 承认 | |
欧洲 | 德国 | 德国永居( PR ) - 找到工作,持欧盟蓝卡 (EU Blue Card)登陆德国工作 - 持蓝卡工作 21 个月(德语达到 B1 水平)或 33 个月(德语 A1 ) 注: 德语 A1 需要 3~5 个月左右 | - 不能连续离开德国超过 6 个月 | - 连续居住 5 年以上 - 通过入籍考试 - 要求德语水平 B1 以上 | 承认 |
爱尔兰 | 可续签的长期居留许可 (Stamp 4) - 找到工作,申请关键技能就业许可(CSEP) - 持有 CSEP 工作 2 年,申请 Stamp 4 | - Stamp 4 有效期为 2 年或 5 年 - 续签时移民官会审查你与爱尔兰的联系紧密度 | 入籍 - 9 年内累计住满 5 年 - 申请前连续住满 1 年 | 承认 |
2022 年的时候就想着跑路,那年春节面试一些欧洲的科技公司最后拿到了 Klarna 的 Base 在德国的 offer ,不过当时没有下定决心,婉拒 offer 后继续上班,不过 1 年后 klarna 大裁员也算是幸运
2022 年上海解封后还是决定跑路,想着日本离家近,旅游去过不少次体验也不错,就打算找个不要求英语的职位。面了 Line/Indeed/SmartNews/Paidy 还有几家忘了名字,最后 SmartNews 和 Paidy 进入终面,不过最后选择了 Paidy 后就开始了 Scala 后端开发一直到现在了。
然后就是离职,等签证,搬家
2022 年 9 月入境日本
2023 年底满一年工作后通过高度人才 80 分一年可转永驻制度,自己 DIY 了所有材料提交申请日本永驻
2025 年 7 月拿到永驻许可更换签证
简单分享下一些经验,通过高度人才签证转永驻是现在日本最快拿到永驻的方式,不过现在日本出入境管理局积压太多 case ,永驻等待时间大约 2 年。
如果你有中国的中级或高级软考证书,这个证书在中日两国互认,在高度人才认定的时候可以加 5 分。只需要淘宝找个翻译,帮你翻译成英文的就可以了。
我自己是在申请入境日本的许可时,因为封城有一封工作证明没有搞到导致只能认定为 75 分,不过这个在申请永驻的时候只看你申请的前 1 或 3 年是否满足高度人才的认定资格,80 分高度人才看 1 年,70 分看 3 年。
]]>本人即将 30 岁,是一名在上海工作的 IT 从业者。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近几年深感职场环境愈发压抑、内卷严重,加班到凌晨 2 、3 点乃至通宵的情况已屡见不鲜。同时,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也愈发关注他未来的教育环境和成长路径。因此,萌生了考虑“润”(即移居海外)这条路的想法。
随着年龄渐长,我希望尽快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选择了一个国家或城市,就希望能长期定居下来。因此,对理想定居地我有以下几点期望:
Work-life balance:不希望继续承受国内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节奏。
子女教育压力相对较小:目前国内教育资源竞争激烈,学历贬值加剧,担心孩子辛苦多年仍难在社会立足。
良好的法治环境与自由氛围
整体安全感:包括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等基本保障。
目前我有以下几个备选目标:
优点:距离中国较近,文化接近,治安良好,生活便利。
缺点:传统职场文化较压抑,若能进入外企或新兴企业可能会稍好; IT 行业薪资普遍不如国内一线城市。
优点:社会福利完善,生活节奏相对宽松,重视家庭与个人生活平衡。
缺点:人口稀少,社交较封闭;部分地区冬季日照时间短,易影响情绪。
优点:气候宜人,英语环境,技术移民政策相对成熟,整体薪资水平较高。
缺点:生活成本较高,部分城市房价压力大;技术移民门槛近年有所提高。
“润”这条路也许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在当前的环境下,我确实在认真思考是否适合走出这一步。希望各位 V 友能从客观角度给我一些建议: 我的情况是否适合润?如果润,去哪里更合适? 感谢大家!
#润 #程序员 #生活 #内卷
]]>今年我的雇主终于把雇主认证给办下来了,于是4月裸考了个雅思,总分8分(听力 8.5 ,阅读 8,口语 7.5 ,写作7)。然后提交了申请。我从登陆到提交申请历时一年半,算是比较快和顺利的了。
为什么移民新西兰这么个“发达国家吊车尾”呢?新西兰凭什么称为一个“发达国家”呢?
首先明确一下“发达国家”的定义: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 2021 ),人均名义 GDP 达到 20,000 美元可作为一个基础门槛。通常在产业结构上,发达国家境内的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
一般国家达成发达国家的典型路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例如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法国、德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美国。这些国家的第三产业围绕“服务”的人群主要是第二产业的从业者,大量的城市工人阶级和产业工人。
但是我们仔细研究第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丰富的原材料(煤矿、钢铁、石油),密集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新西兰都不具备。
所以新西兰在上世界 50 年代决定走一条全世界没有国家走过的道路,放弃第二产业,直接围绕第一产业相关的农业生产者发展第三产业。在经过了 80 年代自由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和 2010 年左右旅游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之后,新西兰的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达到了 GDP 的 74%(2006 年),达到发达国家的 70%门槛。
大家对新西兰的产业印象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但是农业和畜牧业相关的科技产品其实很多。比如:
农场建设需要的自动化重型施工机器(我国由于山地众多平原稀少,不太会在农业自动化程度上过多铺开应用,虽然研究水平很高)
良种草的培育和筛选(新西兰培育出的良种草可以在从南纬 20 度到南纬 50 度的范围内达到全年 6 熟 2 月一熟,从而保证了全草饲牛羊的生长)
奶牛种牛基因筛选(这方面技术是世界领先的)
电子围栏
矿山施工工程管理软件
GIS 地理信息系统和 GNSS 全球定位(新西兰有南半球唯一一个火箭发射基地,所以需要从南半球发射的火箭都是从新西兰发射的),等
新西兰在科技领域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在这些科技领域建立了一段时间的优势,产品具有高附加价值,并且围绕这些公司再建立上下游供应链产业,最终形成了围绕第一产业的第三产业格局。
我们所熟悉的发达国家发展路径是工业化-城市化,依托人口聚焦区域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像我们国家就选择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和 O2O 业务。由庞大的市场、密集的劳动力、优势的进出口地理位置以及全世界第一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发达物流网络来供养第三产业。
但是新西兰一个人口只有 500 万人,面积相当于浙江+广东,却有 2600 万头羊,1500 万头牛和 400 万头羊驼的国家,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除了澳大利亚)都需要 10+小时飞行、40+小时航运的地方,一没有密集的劳动力,二没有进出口的便利(原材料和制成品都无法方便运输),三没有巨大市场,确实没法走像我国一样的发展道路。
所以很多中国人到了新西兰也会觉得不太适应。这种不适应其实很多时候是体现在:
“为什么新西兰没有像淘宝一样的电商” “为什么新西兰没有方便便宜的外卖” “为什么新西兰人看上去很像农民” “为什么新西兰没有什么大的 fancy 的投行和金融业” “为什么新西兰的互联网行业不发达,很多公司还在生产软件系统” 这些很具体的问题。
但是如果深入了解了新西兰“发达国家”背后的发展路径就会发现在过去的 70 年里新西兰已经形成了一、三产业发达,跳过第二产业的生活习惯,从生活哲学和社会文化上,大家都在适应着产业结构背后的经济体系。
在新西兰南岛基督城生活的这一年半,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相当舒服的体验,在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保持没有太大下降的同时拥有了相当充足的个人时间和空间。
所以就移了。
我在 V2 聊过几次关于新西兰的事儿了,如果大家有兴趣,以后再聊聊新西兰的 IT 工作。
]]>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事务部 2 月 27 日调整了快速通道吸纳新移民的职业列表,剔除了包括软件工程师、程序员在内的绝大多数 IT 类职业,只有信息安全专员 (Cybersecurity specialists) 还留了下来。
因为省提名 (provincial nominee) 和 LMIA (Labour Market Impact Assessment, 劳动力市场影响评估) 的主要作用是为 EE (Express Entry, 快速通道) 申请人提供加分,所以职业列表优先级更高。
曾经在职业列表里的:
代码 | 职业 |
---|---|
20012 |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rs |
21223 | Database analysts and data administrators |
21230 | Computer systems developers and programmers |
21231 | Software engineers and designers |
21311 | Computer engineers (except software engineers and designers) |
2022 年开始准备润,23 年 6 月申请魁北克法语技术移民并在 12 月拿到省提名,24 年 1 月申请 pr ,3 月开始安调至今。
最近等安调等的有点抑郁,又听说加拿大那边找工作也比较困难,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能分享下自己的安调经历或着蒙特利尔的工作情况。
]]>首先来说下穷人或者低收入的人适合移民,我感觉这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就像说炒股票,你只要低买高卖就能赚钱一样滑稽,低买高卖当然能赚钱了,问题关键是怎么才能做到低买高卖。
首先来说低收入的人有几个会产生“移民”的想法的?
就算产生移民想法了,如何出去?通过劳务输出?出去了护照被收上去?这其中大概率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诈骗吧,就算没被骗,后面如何拿身份?靠刷盘子是移不了名吧?各个国家对移民职业都有列表,里面压根就没有刷盘子这种职业。除了职业要求大部分国家拿身份是需要英语成绩的吧,你们觉得有几个低收入的人是能通过英语考试的?
如果你非要说走线、黑在当地,这是非法移民,不在讨论范围内。
再来说下有钱人,我当然不是有钱人,我没离职前顶多算个小康,聊有钱人的生活难免会闹出“皇帝也用金锄头”这样的笑话,但说“穷人和有钱人适合移民”的那些人他们也不是有钱人,所以我想着不妨我们菜鸡互啄一下,大家就当听个乐
有钱人的概念太宽泛了,
那我们就从最有钱的人开始聊,最有钱的人的生意肯定是和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深度绑定在一起了,我相信大家脑子里面已经蹦出几个名字了,你们觉得这些最有钱的人真的想走就能走的了?他能把资产带走?你要是说这些最有钱的人可以不需要把全部资产都带走,带一部分就足够生活了,我想说最有钱的人不一定比我们普通人自由多少。
然后就再低一级的有钱人,我想这些人把老婆、孩子送到国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躲避风险吧,毕竟万一哪天进去了,至少家人还能在国外享福,这部分有钱人应该是一个人在国内捞钱,家人在外面享受,他们移民是为了避险,甚至只能只能选择出去,这和我们普通人说的移民压根就不是一个事。
然后就再低一级的有钱人,他们享受着各种特供服务,我是实在想不出这种人有几个是想移民的,他们已经在国内享受到顶级的待遇了,为啥要跑到国外去呢?要我我肯定不跑,而且他们在国内当惯了大爷,每天有无数人在跪舔他们,你们觉得他们能舍弃的了这种虚荣?
然后再低一级的有钱人,可能这部分可能就是选投资移民的那拨人,大家不要以为有点钱就能分分钟移民了,现在各个国家都收紧投资移民政策了,因为他们发现所谓的投资移民的人根本不能给当地带来就业,说白了就是想拿个身份,根本促进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我当时看澳洲的投资移民已经暂停了,新的投资移民被划到另一个项目中了,那个项目好像还没开始启动,之前的移民投资项目中已经排了好多人了。而爱尔兰直接关停了投资移民,所以现在不是你有点钱你就能移民
然后再低一级的有钱人,这部分可能会选择买个假的雇主担保,雇主担保估计也得个 2 、3 年吧,这其中雇主企业会不会倒闭?中介、雇主会不会中途联合起来让整你?这当中的风险大家不知道有没想过。其实不仅仅这部分人,上面提到的所有人都有可能被骗进杀猪盘。
说到这儿我发现好多人有时候活得很割裂,一方面觉得好像有钱人很厉害,啥都能做,而另一方面当我们说“世界是由草台班子组成”的时候又无比认同,而世界就是由那些有钱人主宰的,所以你们觉得这矛盾不?
我们适不适合移民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听别人说什么人适合移民,什么人不适合移民。
具体什么人适合移民我不确定,但我知道我是适合移民的,我就来说下具体原因。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第一点就是“移民”这个想法一定是我们自己从心底产生,只要是从自己心底产生的,那么肯定就你独特的理由、原因,只有靠这个独特的理由才可能支撑你走完移民这条路,外界说的那些理由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毛用都没有。而我的理由就是我干眼症没法继续在国内工作了,而在国内从事蓝领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相比大家都知道,所以我就想去一个蓝领工人也能体面生活的国家,这就是支撑我移民的理由,我没有退路。
第二个我的觉的重要的就是生存能力,你能不能在国外生存下来。而如何在没出国前就评估自己是否能生存下来呢?我认为就是签证,我在出国前就把办签证当成一个测试,如果我都工作这么多年了,还需要依赖中介才能完成留学、签证办理,那现阶段的我就完全不适合出国,所以我就自己查看移民局官网、自己规划移民路径,找学校、申请学签,而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也感觉很容易,完全没遇到什么问题。当然可能是我当时辞职 gap 在家,我有充足的时间。
而老婆看到我做完这些事后,对我出国很有信心,也支持我出国。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都工作了几年了,不管是走境外直接技术移民还是留学移民,如果还要完全依靠中介来完成的话,我觉得以后的路是有风险的。
这两点是我认为我适合移民最重要的 2 个点。
另外,我身上还有其他一些点让我能更好地在国外生活。比如:
我喜欢学英语,我在出国前大概有 10 多个月的时间,连续地听英语播客,每天至少 40 分钟,我发现我很渴望了解英语,很想进入浩瀚的英语世界。
这儿稍微展开一下,大家有没有什么事情是坚持超过 3 年的,我觉得只要一件事情能超过三年,那大概率就变成了爱好。再进一步,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自己的人生至暗时刻?我经历过,大家觉得在人生至暗时刻最需要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信心?有人会说是勇气?但我在经历我人生至暗时刻时最需要的是静下心来放松、休息,短暂地忘记面临的烦恼。我们很多人在面临大的挑战是的时候心里会一直想一直想那事,觉也睡找不着,饭也不想吃,我们的心思完全被问题给困住了,消耗完了我们所有的精力。所以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静下来心休息,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我们的爱好,当我们做我们喜欢的事情时我们是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放松、休息非常重要,只有休息好了,我们才能静下来心、有精力去想怎么坚决目前遇到的困难。
我在出国前规律跑步 4 、5 年了,所以我认为我的这一项爱好不仅仅对我移民有帮助,而且对我后面人生中遇到的任何挫折都会有帮助的。
说的好像确实有点远了,我们再回来说我另外一个点
那就是我在 5 、6 年前开始,国内的 App 非必要不使用,日常学习、娱乐全都是国外的互联网,这也至少让我很熟悉国外的互联网世界。
我觉得正是因为我有这些特征我才适合移民,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我来爱尔兰 10 多天了完全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感,我可以轻松地办理银行卡、居留卡 IRP 、手机卡、等等卡
我也可以在宜家找不到想买的东西时,需求工作人员的帮助。
虽然我雅思分很低,但不影响我和外国同学交流,我添加了好多人的 whatsapp 账号。
我也可以轻松地、积极地和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多次交流,因为我有多年工作经验,老师有时候还会在课堂上找我确认讲的对不对。也因为我经常回答老师的问题,班上同学应该都认识我了,课后很多同学也会找我问问题。
我相信通过我刚才的描述,大家应该是能感受到我是适合移民的,那至于你适不适合移民,我相信现在的你应该是有自己的答案了。
非常感谢能看到这里的你们,快过年了,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我的 YouTube 频道,我会真实地记录移民过程。
]]>可能很多中年移民考虑的都是孩子的教育,不想让小孩在国内卷,我呢也不想让我女儿在国内接受教育,但这不是促使我润的直接原因,我的直接原因是“干眼症”。
这儿先介绍下我的背景,我是一个程序员,快 10 年工作经验,工作经历简单粗暴的可以分为 3 部分,第一部分是在 top 级大厂工作 4 年半,第二部分在小外企工作 4 年半,虽然在外企但用说英语的次数很少,可能不超过 5 次,而且每次和外国同事沟通的时候我都知道 topic 是什么,所以会提前准备一些,所以我的外企工作经历对口语提升几乎没有,但是呢对国外的 SaaS 软件倒是使用的很熟悉,比如 slack ,confluence ,jira ,github/gitlab CI/CD, AWS 等等
工资这块也还行,大概每月税后可以在当地买 2 平米的房子,然后年终奖大概在 3 ~ 6 个月。老婆也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本来生活应该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得了干眼症,很严重,这个病已经折磨我 4 年多了,到最后我完全没法正常工作了,所以就辞职了。我认为干眼症患者就是现代版的残疾人、弱势群体,因为现在办公室工作基本都离不开电脑。可以说干眼症彻底摧毁了我的生活和工作,基本上除了睡觉那几个小时外其他时间眼睛都极度难受,即便不看屏幕也难受,所以就变得没有耐心,急躁了很多,很影响生活。因为干眼症我从事不了喜欢的编码工作,也打不成 PS5 和 Switch 游戏了,把我喜欢的编程和游戏统统 ban 掉了,手机、电脑全都换成了墨水屏。很不甘心,然后辞职休息了 3 个月后,开始尝试独立开发,开发上架了一款 App ,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有 10 几个付费用户,而且基本都是海外用户。开发这款 App 用时大概 1 个半月,但这一个半月我还是因为干眼症经常没法正常工作,基本上每天就工作 2 小时。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我还能继续软件开发这条路吗?我很悲观,所以开始认真考虑润这件事了,开始慢慢看各个国家移民局的官网,基本上主流英语系移民国家的移民局官网我都花了一些时间调研。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润,因为没法在国内工作了,可能你们好奇,那去到国外就能解决我干眼的问题吗?这就引出了我的未来规划
我未来规划是先通过软件开发拿到身份,这需要 2 年时间,如果 2 年后眼睛还能承受得住,那是最好的结果,我可以继续做我喜欢的软件开发工作。如果不行,那就得开始真正的搬砖了,主动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会选择不需要看屏幕的有技术的蓝领工作,比如我现在能想到的是想干电信通信这方面的,比如户外拉网线之类的,或者类似国内安装宽带的工作,之所以想干这个工作,是因为我本身对网络比较感兴趣,之前工作的时候也读过 TCP/IP 详解,图解 TCP ,图解 HTTP 之类的书,还有也做过管理路由器的 App 开发工作,对路由器也稍微有那么一点了解。既然我很可能要干蓝领工作了,所以在国内肯定是行不通的,大家都知道蓝领在国内意味着收入低、不被尊重之类的,所以必须要来国外干蓝领才行。
目前的挑战就是如何熬过拿身份的这 2 年,想到的就是国外可能工作压力小,时长短,我来的是爱尔兰,气候比较湿润,然后我平常多注意下护眼,再加上我已经 gap 了一年,干眼症稍微不那么严重了,所以应该是能熬过前 2 年的,如果实在不行,那也只能接受现实了,其实到现在我还没真正从内心接受我得了干眼症这件事,我接受不了余生就要这么痛苦的活着,到现在我还抱着一丝能有所好转的幻想,我也计划在爱尔兰就医,有学生医保,看看国外医生有没有什么办法。
最后来说下为什么是爱尔兰,我相信爱尔兰不会是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我也一样,甚至可能很多国人都没听说过爱尔兰这个国家。
我选目的地考虑的点有 2 个,第一个是拿身份的难度,第二个是拿到身份后的生活成本。
美国肯定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一般我们说国外的时候特指的就是美国,所以对美国的信息之前就了解的比较多,工签平均 3 年才能拿到,拿身份得需要 8 年左右,基本就不考虑,只看了杰出人才签证 EB1A ,10 条中 1 条都不满足,我老婆倒是满足 2 条,但这个签证需要满足任意 3 条才能提交申请,而想满足剩下的一条短期看是不现实的,所以美国去不了,当然一开始就没觉得能去。
英国基本没看,只是之前了解到的应该是需要工作满 5 年才能拿身份,这代价太大,所以一开始和美国一样就没想着自己能去
看的是 EE 项目,EE 项目应该是最稳定的,政策应该不会乱变,像之前的 BCPNP 项目毕业就拿绿卡的,前段时间被叫停了。而 EE 打分我自测了下应该 435 左右的分,这就没什么希望,应该至少需要 480 以上才行吧,而且看了打分标准,在当地读书和工作好像加的分很少,应该需要省提名才行,而省提名又得卷且时间才,读书花费也高,所以也去不了,倒是可以选择去那些不好的省,但太冷的地方我干眼症应该会很难受,所以加拿大也去不了
澳洲移民局官网是我投入时间最长的一个,因为我一直想去澳洲,因为气候好,也算经济大国。看的签证项目主要是 190 和 491 ,190 打分才 75 吧,而我是计算机领域,这个 75 分是完全没希望的,至少 85 分以上才行,可以在网站上看到提交的候选人的分数,85 分以上的特别多。所以我就开始转向 491 ,因为 491 有偏远地区多加的分,应该是 10 分吧,时间太久了,记得不是很清楚,总之当时加上偏远地区的分我应该是有希望的,所以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准备第一步就是需要做一个 skill assessment 中文应该叫职业评估,189 、190 、491 这些都是技术移民,需要需要确保你是有技术的,它会根据你的职业,有不同的专业评估机构对你提交的材料做出评估,看看你在他们眼中到底值几年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的分应该是分 3 年、5 年、8 年这 3 个档,我一开始算分的时候是按 8 年这个档算的,所以分是够的。但开始研究 skill assessment 时候发现,只要不是澳洲境内毕业的,会直接减去 2 还是 3 年,具体记不清了,然后会根据你的专业和工作内容的匹配度来看需不需要再继续减年限,而我的专业不是计算机,是测控技术与仪器,应该是偏硬件专业的,所以这算是基本不相关,会减去 5 年还是几年来着,反正算下来我大概率不会超过 3 年,也就意味着虽然我工作快 10 年了,也在 top 级大厂工作了 4 、5 年,但工作经验 1 分都加不了,非常惨,所以澳洲也去不了了,另外澳洲 35 岁毕业拿不到工签,所以留学这条路也行不通,当然学费也很贵,我也负担不起。最后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些打分政策是老的标准,之前关注的时候听说新的技术打分标准应该会在 2025 年的 6 月底还是几月会出台,就是新的财年的时候出。
新西兰移民相对简单很多,有绿名单和 6 分制,对学历高点的人来说就是 easy 模式,而且拿绿卡的年龄限制 55 岁,一般移民国家都会限制 45 岁。绿名单就是你找到一份新西兰的工作,并且薪水够高就行,具体薪资要求我忘记了,反正当时看的时候换算人民币后是低于我在国内的薪资的,在境外直接找雇主是比较难,但如果留学毕业后找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另外 6 分制适合我的模式是硕士学历+1 年工作经验这个路径,我本来就有硕士学历了,而且是豁免学校,不需要做学历认证,1 年工作经验对雇主有一些要求,薪资应该是只要达到当地中位数工资就行了,这些我感觉对我来说不是啥难事。唯一不好的点是新西兰生活成本太高了,奥克兰中位数房价应该在 100 纽币左右,而且工资普遍偏低,再者就是留学学费太贵,而且大部分硕士都需要 1.5 年,当然我自己也搜到了 1 所只需 1 年的学校,学费大概在 16 万一年吧,我怕这种学校是假学校还特意发邮件问了新西兰教育,问该学校毕业的学历是否被认可、该学校有没负面记录这些信息,我根据他们回的邮件内容及链接调研后应该学校是没问题的。所以新西兰就进入到的备选名单了。
最后说下为什么选择爱尔兰,我在新西兰和爱尔兰这两个国家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选择来爱尔兰,主要是 1 、对我来说爱尔兰拿身份相对简单,当然比新西兰还是时间要长一点,爱尔兰需要工作满 2 年才行,而新西兰我很可能一年或者一毕业就能拿到了。2 、爱尔兰的房价便宜,我在 Google 上查到的信息平均房价在 34w 欧左右,大概 260 万人民币吧,而且中位数工资是高于新西兰的,最低工资倒是和新西兰的差不多,应该都是 100RMB/时,这些信息大家也可能直接在 Google 搜下就行,用英文搜索。
之前我也说了我选国家的 2 个点就是拿身份难度及后续的生活成本,综合这 2 点我选了爱尔兰。
最后感谢能看到这里的朋友,我感觉我目前起点应该算比较低的了,主要是干眼症很影响工作,而拿身份必须要通过工作来实现,没有健康的身体,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难度回会好几个数量级,所以对我来说挑战还是很大的,所以如果你对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我的 YouTube 频道,我会真实地记录我的经历,不管最后成功与否,相信我的经历应该会对一些也考虑移民的朋友有所启发,再次感谢能看到这里的朋友。
我的 YouTube 频道:Simon 的爱尔兰变形记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KzxAULcJ0)
PS: 我认为开通一个 YouTube 频道和开发上架一款 App 好像没多大区别,都应该属于分享创造
]]>尝试过其他回国 VPN 服务,大多数仅提供客户端。而零维不仅支持 OpenVPN 协议,可适配多种路由器,还兼容机场常用的 Shadowsocks 协议,灵活性非常高。手机和电脑搭配 Surge 或 Loon 使用,也能顺利实现回国。
如果家中使用华硕路由器、Unifi 或 GL.iNET ,可以通过分流设置,将国内特定网站的流量走 VPN 通道,其余流量保持本地网络连接,非常方便高效。
唯一的缺点是价格略高,最便宜的方案为 320GB 流量包,每月约 30 元人民币。以腾讯视频 4K 双杜比为例,一部电视剧需要大约 1.5GB-2GB 流量,普通用户可能够用。但如果家里父母各看各的内容,同时自己还在看 B 站,就需要购买高级会员套餐才能满足流量需求。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我的推荐链接加入。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欢迎留言分享!
]]>大家 tim hortons 、随地大小便..几百号人抢一个快餐店 offer 、相关视频也看到过了,
治安就不提了,士嘉堡那边的房价都持续降低了,
对我而言最直接困难的点是,至少 2025 年和 2026 年移民配额数量这块是明确减少了。
要和这么多已经进入加拿大的人争取身份。
这边生活成本+小费文化 着实有点肉痛。
如果可以的话,有在其他国家生活经验的朋友,出出建议,有备选的地方吗?(米国,消费不起)
谢谢。
]]>如果某天真的可以星际移民了,你会选择前往一个陌生的星球生活吗?
你将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先简单介绍下自我,为了隐私考虑,很多细节我不会说的很详细请见谅: 1 ,非 CS/EE 的理工科专业,11 年左右来 CA 读的研究生,毕业后也是死活工作找不到,专业对口的机会有,但是最后面试都不了了之。后来靠 master 老板的推荐和帮助下好不容易在一个很小的公司苟活着。 2 ,17 年回国后在国内的外企和大厂都工作了几年;疫情爆发后重新萌发了想回 CA 的想法,感觉这边生活还是更 Chill/Predictable 些,而且好歹也算有个人生退路不是。 3 ,20 年边工作边考雅思,学习了 6 个多月努力过了,后面就是按部就班的入池,被抽中。现在回想,我的运气还是有点好,现在光靠 IELTS 和国外经验很难这么容易被抽中。 4 ,今年 4 月 landing 在多伦多,家属大概 9 月初才来。我这段时间也在 trt 找机会,但是感觉也不容易,这边竞争比我当年更激烈了,但是 senior 以上的岗位确实感觉比过去也多些了,但是还是很看重本地经验。 4 ,IRCC 在疫情这段时间真的不把海外的 applicant 当人,我等了快 4 年才给我 approve 。 -----------------------背景简单介绍完毕------------------------------ 稍稍聊聊我自己的一点 landing 后的感受吧: 1 ,物价确实涨了不少,平均感觉涨了 4 成至少,比如汽油我离开 CA 前差不多是 110cents/L, 现在基本都是 150 以上了。但是工资涨的幅度只有 15 ~ 20%,我当年的同事现在级别涨了一级但只多了不到 20%。 2 ,治安比过去差一些,尤其是 dt 附近;我自己就亲身目睹了 2 起命案发生,在 dt 街头也多次看到了吸毒的针头;过去 Canadian 给我感觉还是很 peaceful 、well-mannered 的,但是我自己在 metro 就看到了多次白人之间的口角,以及数不清的 homeless 在 streetcar 上各种诡异动作和恶心行为。 3 ,美食尤其是国内美食的选择比国内多了很多,感觉这段时间不少国人移民过来,所以食物的丰富程度又到了新高度,不愧是北美最大的华人聚集区之一。而且看到市面上外卖小哥背的蓝色和黄色的箱子让我恍如回到了上海和杭州。 4 ,和朋友们聊天感觉这里程序员的 tech stack 比国内还是要落后至少半个版本 in general, 但是美国大厂使用的 tech stack 比国内感觉又先进些,但是也不多。这个是和朋友聊天后得到的反馈总结,实话说我不是主要做 cs 的,所以我没法验证真伪。但是以我多年对 CA 的观察、朋友样本的数量和他们的靠谱程度,我感觉还是有可信度的。如果能过语言关,感觉凭能力大家真的能乱杀一条活路,国内比这里还是卷多了。 5 ,自我感觉就是如果语言过关,人也算勤劳,就能在本地过像样的日子。有多好谈不少,但是税前 8 万感觉不是难事,而且如果是做 tech 相关的话,有一定经验积累和口碑,16 万刀~ 20 万是有可能的。但是和所有的工作一样,第一份工作比较难找,尤其在本地刚开始没有人脉的话。 6 ,很多华人朋友选择拿 TN 签证去美国,虽然目前美国也很难,但是收入方面还是比 CA 好不少。问题是如果有娃的话,这个结论到不一定成立,原因是美国想让娃教育好的花销比🇨🇦多很多,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如果大家想聊,以后我再开个帖子聊聊。 7 ,很多华人朋友拿到身份后都想着离开这里,这几年🇨🇦的发展确实不如人意。感觉现任总理 Trudeau 明年大概率是要走人了,但是实话说周围国家也没几个特别好的,大家也是一堆问题。 ------------------------主观感受结束------------------------------------- 现在移民的主流国家其实就这么几个,美国和新加坡估计是最难的一组;欧洲这边除非懂二外否则的话留下来也不容易|不方便,🇬🇧据很多人说工资比🇨🇦少不少,房价反而更贵;澳洲和新西兰听说现在也很难,其实澳洲和加拿大哪边好一直都争论不休,我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是澳洲赚到的钱更多,但是房价和物价比🇨🇦这里略贵。而且🇦🇺的气候更好,虽然机会也不多。我没去过澳洲,等有机会去那边玩玩。 移民加拿大这几年肯定会遇到一个低谷,原因是本地人开始反省和有抵触情绪了,这很正常尤其是当我看到 Niagara Fall 那边一群群南亚人的时候能理解不少。但是这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就是一直需要移民的,这个基本事实不会因为哪个政党或者领导人的上天或者下野就改变的,这个基本逻辑决定了 CA 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吸引不少移民,依目前的情形来看如果会法语能到 B2,哪怕英语很差都能过线被捞。但是这个窗口期确实很难说有多久,但是我确信只要语言好(最好英法都会)能吃苦就一定能合法移民过来。买 LMIA 其实风险很高的,个人不推荐。
暂时想到这么多,欢迎大家有问题来问我,我看到了就会尽快回复,但是我会尽力隐藏具体的个人信息,请见谅。
]]>有哪些国家对程序员需求比较大的,待遇还可以的?
暂不考虑语言因素吧,反正都是要现学的,先做规划,到时再恶补一段时间的口语
]]>但东京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一極集中。
最近日本开始放开移民政策,最显著的就是四大特区的设立,东京,大阪,福冈,札幌。
札幌说实在的,真的没有什么就业和创业机会,很多大公司分部也都在九州,特别是福冈。所以很看好福冈。
但大阪开万博会势必要吸引一部分人才和创造一定的就业,以解决东京高密度净流入的问题,缓解地方流出的窘境,对地方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想必大阪应该会跑在最前列。
福冈天然地理位置,我是江苏的,上海直飞这点很让人心动,一个半小时飞机,虽然当前只能走浦东,实际可能要 3 个小时的路程。但还是挺魅力的。福冈是 compact city 的典范,几乎生活圈娱乐圈工作圈都能在 10 公里内解决。可以不用开车,就算没有地铁直达 lalaport 看高达,我也能做到附近公交站,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也很丰富,饮食上一般,但除了牛肠锅不习惯外,一兰总部就在市中心,每年还有不少活动,前几天还江苏巡展,13 太保都去了。相当慢节奏,生活相对惬意,感觉就是国内的成都。经济和生活很均衡。
大体是倾向福冈,但大阪率先提出的 1.2 亿永驻计划是相当给力的,福冈暂时也没有具体方案,而且日本没有户籍制度,感觉可以先去大阪获得身份,或者自己先在大阪创业,我本身对创业和税务有一定认知,17 年以后就通读了 外国人のための起業・会社設立支援マニュアル 外国人及び外国企業の税務の基礎 最近没怎么看入管法的更新部分,缺乏实操,还需要登陆后具体试错。但大体和 税理士 及 行政書士 沟通细节来说没什么问题。
大阪我去过不下 4 次,福冈就一次,完全是近期为了考察创业环境,了解房价去的。非旅游。
我计划是先语言学校过度个半年,把口语提升下,顺便了解下具体的政策环境,然后在申请经营管理签,或者同步申请,毕竟申请也需要时间。
]]>离开北京的当天我还兴致勃勃的拿着 gopro 准备拍个视频,但是下了楼看到北京天,突然很感慨,没了拍视频的兴致,拍几个照留个纪念吧
我 2007 年来北京念书,咱们国家排名前 50 的那 200 所高校之一,我们家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但是北京让我开了眼界
我来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我跟我哥俩人上大学比较费钱,到我大学毕业那天起,我们家外面还欠着外债,经济虽然窘迫,但是我也感受到了后海步行街的灯红酒绿,鸟巢水立方世界级赛事,毕业之后互联网黄金时代的革命,也正是北京各地的创业咖啡厅里,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激情的演讲,让我接触到软件编程,成就了现在的我
可以说一线城市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给了普通人很多的机会,如果我毕业就在我们老家那边阜阳,或者努努力去省会合肥,生活应该也很棒,我可能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选择
北京很好,我在这里工作,学习编程,创业,我 33 岁的时候好像完成了人生第一阶段的任务,在北京有房有车,我媳妇有北京户口,看起来养娃也没什么问题,那为什么要离开呢
两个原因吧,养娃和个人职业实现
从我媳妇查出来怀孕的那天,我兴奋了一整天,但是到了晚上就开始和媳妇讨论,怎么让他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讨论了俩星期吧
我其实已经卷出来了,但是我不想让孩子也走这条路,我觉得比较辛苦,他现在还只是一个胚胎,后面的中高考,考研考公,面试,裁员等等,有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快乐一些,以后大学报志愿的时候,也不会只看就业率如何来选择,讨论来 讨论去,最后冒出一个新想法,要不出国试试,都说老外快乐教育
第二个就是我跟媳妇个人的价值实现,我媳妇是低我三届的学妹,我俩处对象那会他还在读研,她学设计的,腾讯当产品经理实习生,为了北京户口去了国企,算是为家庭做了一些贡献,我感觉国企的工作稍显琐碎一些
我在的互联网行业,很刺激很好玩,很严重的 35 岁裁员危机,最近大家也能看到很多新闻,工资确实高,裁员也猛
我们都希望能有一个有趣的,持久的职业生涯,能够有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怎么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少赚一些可以的,但是离开北京,国内的城市好像很难实现
而且我跟我媳妇一直都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只是一只没机会实现,所以,出国这两个字 就在我们家出现了
首先基本大家都有点英语基础,但是学起来很难受,所以真的不想学二外,并且咱们普通人,基本投资移民和咱们也没啥关系,不花钱的工签就是性价比最高的
所以符合这个要求的,能找到程序员工作的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澳洲,英国,新西兰,和一些欧洲的国家
然后不想努力奋斗了,排除了美国和新加坡
支持远程工作,不卷,最好时区和国内有重合,我国内的卖课服务可以继续
当然准备去后,英国有一些优点我觉得可以参考,可能其他国家也有 欢迎补充
不过以上都不是硬性条件,比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我也会看机会,我也会考虑去奋斗,整体比较随缘, 我之前也分享过一些学英语的内容,然后给英国这边 remote 了半年后,问了下工签政策,元旦那会就担保过来了,然后体验了一个月,觉得还能接受,然后回国 准备搬家的事
英国当然也有特别多的缺点,比如我一个朋友就因为税务和天气问题,准备去新加坡,也有一个因为职业发展问题准备去北美奋斗,也同时有朋友努力学英语去澳洲,和从澳洲努力准备回国
都是个人选择,主要就是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英国吃的也不咋地,我也不太喜欢这边的酒吧文化,也没有国内安全,所以我也在探索
我在英国还是 remote ,所以暂时就在伦敦和周边生活,反正 5 年后拿绿卡,后面需要很努力的带娃,花大量的时间生活,旅游,比如在欧洲多玩一玩
同时继续发展卖课视野,做一个好的讲师,研发远程,或者 web3 的开发课程,除了国内也开辟一下欧洲市场
伦敦这边公园特别多,我住的两个地方周边溜达十分钟,都有草坪非常好的公园,非常适合遛娃和遛狗
而且也很适合养狗,狗可以坐地铁,火车,非常方便
我家孩子也一岁了,我希望以后我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把,能够陪他成长,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多一些选择,多快乐一些
找一些能持续成长的爱好,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比如踢球网球,重新开始打 dota2 ,黑悟空也准备配个电脑好好玩,回归生活
下一期聊一下英国这边的生活体验,成本啥的吧,开心工作,努力生活
最近去核查,发现 9 月份时偷偷地加入了南京大学
]]>先说一下个人背景:26 岁,211 本硕,本科是电子通信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去年刚毕业在某细分领域上市公司从事 C++开发(不是大厂),刚刚工作满一年。
因为没有大厂背景,学历学校也不够高,直接工作润几乎不太可能。
目前想到比较可行的途径就是读书+工作,读书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读二硕,但是想着有些浪费时间,开销也大一些;另一个是申请博士,但因为没有海外经历,绩点一般,研究生期间也只发了个三区水刊,可能难度也比较大。
最近一年自己的工作经历加上家庭的遭遇,也思考了很久,觉得技术移民是比较能获得安定的选择,因此决心也比较大,只是对于目前所了解的信息还比较迷茫,请问各位大佬有什么建议。
]]>直接申请个克莱登学院,申请下来后办个学签,就可以过去了,现在每周可以合法地工作 40 小时,后续可能会立法限制,但最少也可以工作 20-30 小时(大概率立法限制 30 个小时)。
问:这个方法是否有人实践过?
答:目前至少有几十万印度人就是拿着这种学签在加拿大打工的,加拿大现在 8 个人住一间的印度人都要扑出来了,很多印度人直接买个帐篷住在山上。
问:克莱登学院是否好申请? 答:很多克莱登学院就是印度老哥自己办或者买下来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为了这种学签办的,非常成熟的产业链。
问:学签是否好申请? 答:相比申请学院,有一定难度,主要会考核一下雅思成绩(比如 5 分之类的),但也不会太高。
问:学签到期了怎么办? 答:有正经工作可以办工签,没正经工作继续申克莱登学院,终身学习,无限续杯。
问:跟所谓的技术移民有何区别? 答:先买票后上车和先上车后买票的区别。除了自己出金币打工的,一开始大概率都是打 labor 工(端盘子、洗盘子、仓库搬箱子、收银员等等),边打 labor 边找专工,找到专工后,可以找雇主加分,有雇主加分一般可以直接过 EE 拿枫叶卡。
再说了,你人都在加拿大了,还有一份正经的工作,你自己不想走,谁还能来 remove 你吗?
]]>目前在帝都,失业中。唯一破局的办法就是找到个办理工作居住证的工作,否则只能回原籍了。
储蓄不多,没有雅思没有日语等级,不知道还有无润的可能?如果有的话还请指点一二。
(时常在看着老婆孩子的时候感到愧疚,抱歉没给老婆孩子一个好的未来。) 希望年轻人看到,能早做打算。
]]>之前在某一线城市互联网小型创业公司做事,没有具体 title ,什么杂活都干活,比如协调项目,对接客户,甚至做过 HR 招员工,因为是互联网公司,耳濡目染也接触到一些 CS 知识,但是并不足以形成自己的专业技能。
后来在一线城市混不下去,就回老家三线城市了(房价大概 1W 左右),家里给准备了房子和车,自己也考了个编制继续打杂,前两年日子还挺舒心,但是最近因为财政困难,绩效全砍了,基本工资也经常迟发。
之前在一线城市工作时认识了一个男生,对他比较有好感,但是知道他有女朋友后就没有继续联系,后来我回家之后没多久,女朋友和他分手了,我们又重新联系上了,几个月后确定了恋爱关系开始了异地恋。
现在感情比较稳定,考虑结束异地准备结婚,结婚之后住在哪里就成了问题。他家在一线城市只有一套刚需房和父母同住,我们都不希望和父母同住,但是我们俩的家庭不足以支持我们在一线城市再买一套房(更何况现在这个经济形势),而且他很坚定地要婚后移民,他之前在加拿大留学后工作已经获得了 pr ,还想再回去。
移民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定,我作为家里的独生女,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在陌生的国家开始新的生活,没有加拿大的学历和经验或许我只能做保洁、收银、理货这样的工作。当然我知道加拿大有很多优点,可是我也有自己的担心。
如果我从现在开始学习编程,准备转码,等到完成整个结婚+移民过程,落地加拿大已经是一年后了,一年多能学到什么程度呢?是不是还是不够找工作用的。一直都在干打杂的工作,实在是没什么真正的技能。
要么和男朋友分手在三线城市一辈子舒舒服服,要么挑战一段完全未知的旅程,大家有什么想法?
]]>如何做好前期的有效信息收集统计规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