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 年在千峰培训学了半年的 Python
2 、中 X 国际外包到酷狗音乐 2019 年 3 月(测试开发,主要搞测试工具,偏全栈),工作一年零 3 个月,2020 年 6 月离职
3 、广州南沙区一家芯片+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一个人负责公司前端的项目+项目部署),工作 2 年出头,2022 年 7 月离职
4 、深圳 X 广数科,外派华润项目(主要搞前端),工作一年多,2023 年 11 月离职
5 、2024 年 8 月就职到至今依然在外包的路上就职中
学历背景:中专仔(毕业证还没拿到),23 年的时候报名了大专的高职扩招,26 年大专毕业
从上面的 2-4 这段经历,中间待机时间从来没超过 2 周,4 年社保从没断过(虽然说没啥用),从酷狗音乐项目离职后,自己转的前端,发现 Python 没学历是真的不好找工作,到第四段经历的时候休息了半年,然后找了几个月才入职的,发现工作真的非常难找
目前主要的问题是,96 年,马上 30 岁了,过了 30 岁就准备奔 35 了,担心国内的大龄程序员就业问题,本人的想法是 35 岁以后还能早 9 晚 5 ,晚 6 ,年收入 15W+,目前的正在执行中的计划,日语 N2 学习中,花钱上的培训班,周六日上,目前的能力,简单的日语对话没问题,如果国内行情不好的话,日本 IT 派遣也可以接受,拿到 N2+工作稳定(能搞个 2 年以上的)之后想搞一手雅思 6.0 ,以备不时之需
]]>坑货 A:面试没发现什么,工作中满口脏话,不是爹就是妈的,一不注意就问候别人全家。第一次跟隔壁部门开会,直接把小姑娘吓哭了,然后上升到集体 hr 层面。第二次跟另外一个团队开会,开一半别人下线不干了,被迫换人。
坑货 B:情商低得离谱,举个最典型的,某次客户提了个需求,很小很简单的,让他跟,商务拉了个群,群里一大半都是客户那边的人,商务问项目排期,结果这哥们来了句“这么个小公司,等着吧,先处理 xx 公司的”。诸如此类好多次了,每次都能在离谱的地方说出离谱的话
以前觉得面试问什么几杯水分几份,几个水果先给谁,进门捡不捡地上的废纸觉得离谱,现在突然觉得好像有点道理了
]]>我们几个新人被拉入了一个做 text2sql 的项目组,分配的活都是添加示例 sql 、测试 text2sql 的准确性。在经历几周的打磨后,项目组开始汇报阶段性的成果给上级,上级对最终的成果略有失望,希望能继续打磨,最糟糕的是通知要把 deepseek-v3 换成功能性差得多的模型。(由于客户现场配置有限,只能换些配置要求没那么高的模型)
项目组的负责人是一位外协,起初,没有人认为切换模型后会影响什么,最多只是影响下准确率。但切换模型后,原本功能完全失效。我最终注意到是原始系统 prompt 过长,新模型无法支持 prompt 过长,我提过换用 rag ,但外协说客户现场不让用向量库。后面自己设计了一套新的方案后效果开始恢复正常,能接近之前用 v3 的水平。
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新方案自己设计,项目组开始使用我的方案,导致现在前后端的活都是我在干。想安排给新员工,但新员工由于能力有限,都没法完成开发工作,外协也不是很愿意配合开发,想着把活交过来给我。自然而然很多责任都落在我身上了。更令我震惊的是外协和主管连 git 协作都不会,单位里很多技术都较陈旧,连代码都靠打包传输完成,而且项目进度非常不完善,表现为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和明确的需求,这导致很多时候需求总是临时添加。
经过这几个月的观察,我总结了以下问题:
现在感觉挺无助的,不知道这种情况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规划下一步,我想的是直接辞职,但又怕很难找到下一份工作,可在这里钱也没得到,个人也没感到有多少提升。v 友们,想问下这种情况直接辞职是不是好的选择?可否给些建议,不玻璃心
]]>我现在在做 FreeSWITCH + 百炼(大模型)结合 的项目,主要是让用户能通过电话与 AI 实时对话,实现智能问答和语音客服功能以及提供 AI 通知的能力和 B 端呼叫中心私有化
前两天之前的领导联系我,说他们那边在搞 政务 AI 项目,方向是政务知识问答、智能语音助手、政务大模型应用,想让我过去一起做。
项目资源听起来还不错,但我也有点犹豫:
所以现在有点两难:
是继续在这边深耕语音系统 + AI ,打磨技术;
还是去政务 AI 项目那边,换个方向、更靠近落地应用。
想问问大家:
欢迎大家拍砖交流 🙏
]]>背景: 本科双非,学的专业课是 22408 ,现阶段估计分数在 300-320 左右;
未来想在一线城市谋求一份计算机方向的工作。
马上要预报名了,但是不知道选什么学校,向各位请教一下,有没有比较推荐的学校,211 、双一流、双非,都可以,感谢 🙏!
顺便问一下,广东工业大学怎么样,听说和深大差不多,本地认可度还不错?
]]>证书相关:1.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 2.蓝桥杯省赛 Python 一等奖 3.HCIE 认证
技能的话 会一些 k3s nginx 网站运维方面也会一些 自己也做过日 IP 1K+的网站
我觉得拿一个 6K 的月薪不过分吧? 主要想做运维方面
]]>在家里,我老婆交代的事情也经常忘,于是被老婆批了很多次了。我辩解说这是职业病,工作上一天到晚碎碎事儿太多了,被训练成个机器了,根本记不住。
兄弟们, 你们怎么看?
]]>1,外包去政府部门做桌面运维,可以预见的很清闲,月薪 5k ,五险。这个在市里,自己租房吃饭一个月 1500 多。
2,去一家私立学校里做 it 管理员,会负责学校的电子设备维护,月薪 6k ,五险一金,包住,有餐补。缺点是在郊区。
自己还是想继续在 it 行业上发展,预期这俩个都是过渡工作。想着干个一年简历好看点,把技术拾起来,去做偏开发运维相关的工作。
自己走了弯路,见识和阅历也都有限,想问一下 v 站大佬们,如果是为了以后职业发展,选哪个会比较合适呢,跪求人生建议
]]>单位 A
背景:某部属院所,但岗位是 第三方劳务派遣,没有编制。
薪资结构:整体年包大约 20w+。但每月税前就 1W 左右。另外有餐食补贴、节日福利、出差补贴等。 优点:平台大,科研氛围浓,出差补贴比 B 多 40 。 缺点:派遣身份,稳定性和上升空间有限。
单位 B 背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直签劳动合同。
薪资结构:实习期月薪比 A 多 5K 左右,转正后多 3K ,算上绩效也是 20W+ 季度发 KPI,年末再结余 优点:直签,收入稳定,发展路径更清晰。 缺点:牌子和知名度不如 A 。
我的情况:30 岁,已婚,GAP 一年,比较看重收入稳定性,但也担心未来职业发展平台。 目前 A 已经通知国庆后入职,B 还在审批流程。
想请教大家,如果是你们,会怎么选?
]]>事情起因:昨天晚上我老婆差不多 11 点才到家。小孩 3 岁半,从 8 点多开始一直在客厅哭闹,要妈妈,要等妈妈回来才洗澡,我和奶奶无论如何哄不好。期间陆续打电话问多久回来,都是说马上。差不多到 10 点,小孩在沙发迷迷糊糊睡了,我妈在陪他, 我就回卧室了。到 11 点,老婆回来了,把小孩叫醒洗澡,小孩又是哭。问老婆,说她还没吃饭。我非常气愤,直接拿我老婆的电话,打给了她老板,质问他,这老板一问三不知,一直在装糊涂。
类似事情在老婆怀孕休产假最后一天也发生过,当时半夜带着岳母和我妈一起去她公司,最终在半路碰到了我老婆和她同事一路回来,最终拦下没去成。
虽然怼完了,后续还有很多事情要对付。昨晚和我老婆谈到凌晨,决定提离职。
我们有几种方案离职:
但是考虑到财会是高风险工种,和离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果老板使坏,我们有以下需要防范,请教:
比如我搜豆包有这几条:1.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2.《会计基础规范》第二十五条也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者离职。
会计法和劳动法的关系是什么?比如劳动法规定 30 个工作日离职,但是财务工作交接没有完成怎么办?
]]>偿还方式是等额本金还是等额本息,以及有啥需要注意的不?
]]>我主要是腰肌劳损严重,拍 MR 检查没有腰椎间盘突出(庆幸)。但腰肌劳损犯病起来也难受,严重的时候,不仅仅是腰酸疼,还连带影响了左侧或者右侧的屁股疼,走路屁股疼。平均没 2-3 个月就要强烈的反复一次。
目前的做法是:
严重的时候,干涩,火辣辣的,眼睛睁不开。以至于做梦的时候,经常梦到自己眼睛睁不开。
目前的做法是:
这几个组合拳下来,已经改善非常多了,目前很少有干涩的感觉了。就是有点酸,但不影响工作。
建议可以先去医院皮肤科做个检查,确诊下。(不过也可以不用,毕竟脱发自己是有感觉的)
目前的做法:吃非那雄胺片。用米诺手涂很费时间,如果 V 友有好用的米诺上药器,求推荐下。希望简单上药。
不熬夜是做不到的,平时下班到家就 10 点了,一不小心刷个手机就 12 点了。
之前主要是用 Mac 触摸板,不用鼠标。然后发现中指有腱鞘炎,一滑动就疼。后面换了一个人体工学的鼠标,不用触摸板就好了。
经常低头、含胸驼背,坐久了肩膀明显感觉酸胀。
目前的解法:
这个问题对我不太严重,练练肌肉基本就好了。
明显感觉自己的肚子变大了,体重增加。爱吃重油重盐的食品,尝试过吃减肥餐或者健身餐,但真的感觉味同嚼蜡,太难受了,就有退回到原来的饮食习惯了。偶尔跑跑步,效果不明显。
求 V 友的控制体重的方法。
我只要饿就心慌,无法工作,所以饮食一直都非常的规律,没有胃病。 但每天都会吃益生菌,促进效果(也幻想有减肥效果)。一周会吃 3-4 个苹果,促消化,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对工作/生活失去热情和动力,感到疲惫、冷漠,自我否定。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充满了技术热情,各种学习新技术,但现在明显感觉没有技术热情了,不爱学习新技术,得过且过。
也真诚向 V 友求一些解决方法。
代码需要严谨、精确,这种思维模式可能会延伸到生活中。例如,对代码格式、工具配置有极致的追求,甚至影响到生活琐事。感觉是有点精神洁癖,知道“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但还是忍不住去追求完美。
有好有坏吧,好处是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做出来的东西质量很高,大家的评价很好,绩效好能赚钱。坏处就是有些事情别人可能对付一下,2 个小时就搞定,我就要搞 4 个小时,花费的时间很多。
目前在尝试说服自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逐步改进。
每天大量时间与机器(电脑)进行逻辑对话,缺乏复杂的人际互动。导致在现实社交中感到不适,表达变得直接、缺乏“人情味”,或倾向于回避社交。
从小就是内向的人,这个感觉不是职业病而是个人性格成因。求改善方法。
倾向于将自己的弱点与他人的优点比较,无法内化自己的成功,总觉得自己是个“骗子”,随时会被“拆穿”。
时常有这种感觉,不知道如何应对,或者说,这算个问题吗?
]]>在职场上,曾经也斗志昂扬,下班后也不眠不休地工作。 然而好的发展机会,我也没抓住。 可能我还是太普通了,不够勤奋也没那么聪明,我能做的,别人也能做。
年纪不小了,我真的好疲惫,一点点的锐气都快磨没了。 最近经常想着再干几年,攒够一些钱,就告别职场了。 经常梦想着辞职后的生活,早起、运动、弹琴、炒股,琢磨点自己想做的项目。 再也不用去争了,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这样想着,我真的会好受一些,不再被眼前的困境折磨。 可是当下,迷茫还是时不时袭来,我终究智慧不足。 我在疑惑,我是不是太执着了,一个项目而已,可能我的确过于偏爱? 我为什么做不到,像那些洒脱的朋友,平常心地对待工作,一切都无所谓。
我真的好累啊
]]>开发方面之前有用 Go 、Python 各写过 3000 行左右的网络向个人工具(包括基于现有算法的简单自创协议),Java 也有和别人合作过写点小东西。 运维方面我连续用 Arch 当操作系统大概两年了,Debian 系的也有用过。有两台 VPS (只部署过小东西倒是)。会些 Docker ,因为自己折腾过网络方面的东西,IP 、TCP 和 UDP 也会些。自认有点底子,但尴尬的是网上招运维实习的好像要 K8S 、Prometheus 、SQL 、Redis 相关经验,奈何这方面我都不具备,前两者也就跟着官网教程走过一遍。
大学期间路子没走好,校招也没去,目前在家里投 Boss 直聘。如果这段时间再学些技术的话也有点呛,我自律不太行,统计过除非有强烈兴趣每天最多只能自学 4 小时。秋招大概大概 9 月~10 月,现在 9 月底,一个月内能学到的东西有点有限。
请求各位网友指点下? 另也请问当下就业环境如何(只知道情况糟糕),运维和开发的前景?
]]>我自己经历了 2 次裁员,运气还行,都拿到了补偿,之前公司但都还活着,现在公司也不知道能活多久
我 24 年已经降薪了 11%,当时想着公司也不赚钱就同意了,最近又要降薪,这次已经不准备同意了,结果还未知,最近项目都停了
朋友 1 前公司直接倒闭,赔偿没拿到,仲裁 1 年了,现在的公司快不行了
那家公司已经倒闭了,赔偿拿到了,仲裁的还没拿到钱呢,中间休息了几个月,接了一个项目外包,干完又休息了几个月,25 年年初找到一家公司了,近况没了解
朋友 2 前公司裁员
现公司年终奖没了,只有工资了
朋友 3 先公司拖欠工资,时发时不发,经常拖欠 1 个月,裁员三分之一
公司从 21 年的 3200 人降到了 600 多人,工资时发时不发,他也没走,我也是佩服
朋友 4 公司裁员,剩下 1 前 1 后 1 测 1 产,保留最低运行配置,最多到年底了
已经倒闭了,干了 2 年多,赔偿了 1 个月,现在没联系,实在不好意思去问了
朋友 5 经历 2 次裁员 1 次拿到赔偿 一次刚被裁
23 年被裁那次赔偿拿到了,23 年年底入职了一家公司,工资降了 30%-40%,最近聊了一下公司状况也不好,随时倒闭
朋友 6 现公司裁员,没裁到他,想跑不敢跑
公司体量还可以,年年裁一些,还没裁到他,听说他 10 月也要被谈了,但还没消息
朋友 7 现公司裁员,到现在还没找到
转行了,销售相关
朋友 8 现公司小弟全部裁了 就剩下 1-2 个最低配置
公司 2 年没招人,也没裁人,没什么消息,算还可以的
女朋友前公司 裁员-倒闭 她提前离职了 听说裁员那一批也没拿到赔偿
]]>
老婆是 24 年 7 月裁员了,赔了一笔,24 年 11 月入职到现在,业务下滑的很多,但还能撑住
后面还有一些公司等二面,纠结中...希望大佬们能指点一番,第一次找工作没啥子经验
浪潮 | 山东威海小厂 | |
---|---|---|
地点 | 济南 | 威海 |
公司性质 | 互联网公司 | 国企子公司 |
岗位 | Java 后端开发 | Java 后端开发 |
工资 | 12k × 12 个月 | 11k × 12 个月 |
工作时间 | 996 | 855 |
五险缴纳基数 | 12000 元 | 4500 元 |
公积金缴纳基数 | 12000 元 | 2200 元 |
问题是我没有投过啊
有了解这个公司的么?发的岗位主体是另外一家,太奇怪了
]]>我的工作说起来就是,正常产品经理要做的比如:产品规划、不同产品的迭代计划、具体功能的产品需求文档、画原型这些,是都在负责并且持续做的。 同时我也要做售前的工作,比如对接我司销售给方案评估、硬件配置评估、报价、偶尔写一些方案。 还要做培训和运营,因为我们软件产品还挺多的,所以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一套资料体系(产品介绍 PPT 、一指禅、白皮书、用户手册等等)。比如今年就做了好几场大的培训,面向不同群体的培训,PPT 的材料都会根据培训对象做各种调整。
最近领导提出要我们每个月的绩效都要有量化指标,比如,研发是一个月内提交多少次代码、代码行数等。 领导的思路是所有量化指标,都要用研发内部自己写各种小工具(开发中),来统计这些量化数字,从像 git 、禅道等拉数据作为量化依据。
但是我确实不知道应该怎么用同等类型的思路来定义产品和 UI 的量化标准。产品我还能努力编一编,比如我一个月写了几条需求(但我觉得挺扯的)、我要在多少时间内响应销售售前的问题(我觉得更扯了)。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到产品还有什么可以用类似的数字来量化。
主要是 UI ,在每个产品我都已经定好了设计风格并且都不是新产品的情况下,很难说让 UI 一个月画多少张设计稿,我们也没有那种需要做海报之类的这种工作需求。 最近他最多的是帮我把各个 PPT 做一些风格优化,但是撑死也就七八个 PPT ,优化完了就算结束了。也很难说要用什么数量上的标准。
所以真心向各位求教,产品经理和 UI 各位都是怎么做绩效量化呢。感谢各位
]]>我看了一下,发现门户网站的评论中,大多是站公司的; 但 V2 的帖子中,大多是骂公司的。
这个现象挺有意思。
我不了解这家公司,不知道 V2 上骂这家公司的是不是有在这家公司工作过、或者认识的?可以分享一下实际情况。 不过我看了多个媒体报道,有几个细节和 V2 上骂公司的还是有些出入:
1 、台风天放假补假问题: 首先,深圳台风天、官方要求的是放半天假( 0.5 天); 其次,多个媒体报道说这个公司是放了 2 天,然后希望将其中 1 天的假改为周六补上。 我个人觉得,如果报道属实,这家企业的行为应该可以理解吧。
2 、取消 14 天年假的问题: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的情况:公司取消的是“统一 14 天年假” —— 按照劳动法、不同工龄的人享受的年假是不一样长的,这家是统一给了 14 天;现在不是要取消员工的年假、而是取消“统一 14 天”,也就是按劳动法走。 我个人觉得,如果报道属实,这家企业的行为不为过。 至于这年假是如何构成的,目前没有看到有确实可信的报道或信息,如果 V 友有知道的,可否分享一下?
3 、老板压榨员工习惯了: 目前看到多家媒体都是引用了采访中公司负责人的原话: [公司平时没有任何加班,上班都是朝 9 晚 6 ] 如果情况属实,这家企业至少在工作时间上没有什么压榨的行为吧。
——————————————————————————————————————————————————
其实,大家是否可以这样分析一下: A 、很多人认为:大多数老板都压榨员工,员工应该反击、这类企业应该被淘汰; B 、那么,“大多数”这类企业倒闭了,释放出来的员工去哪里就业?剩下的、“少量”的合规企业能吸收的了吗? C 、当求职人数远大于企业需求时,是不是会更卷? 企业是不是掌握更多的挑选主动权?是不是更有转化为“压榨员工”的企业的可能?
——————————————————————————————————————————————————
不知道有多少 V 友听过 [志新] 的直播?他有一期讲一个观点,他认为中国最悲催的人就是开公司的小老板。 理论不能完全认同,但可以参考。
]]>一直搞 Java ,非科班,学历大专(不是吃不了学习的苦,是将近 2 本的分数上的大专,也不算太差,但是我也确实不具备上名牌大学的智商,这个得有自知之明)。
刚工作的头几年,确实比较爱学习技术,那时候行情也好,多学一点都能在下次跳槽的薪资中体现,19 年的时候薪资突破 3 万,后面涨的就很少了。
这几年说实在的,上班时间都停长的,每天到家也都挺晚,精力也不如以前,学习比较少了,几乎没有投入钻研技术,感觉自己也没太多长进。当初换专业搞这个,也不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能挣钱,这几年确实职业倦怠,厌倦了,确实没有太多的劲头钻研技术。也不想提升学历,所以没升学没考证。
在过去的工作经历,其实都是混乱的,方向上不是那种能延续的,而是去啥公司就做啥。所以也没有专精的业务,(我的意思是,比如有的人做财务方面的就一直做这个,进而比较懂这一块,除了技术方面的,业务也精通;我干的就比较杂)目前这几年算是跟实体零售接触了,开始懂一点 供应链 生产 erp 等方面的东西。
除了技术,其实职场的发展还跟人脉也有关系。我见过很多同事,在技术不是太差的情况下,很注重支持人脉的发展,有些人工作升迁就比较顺利,也有人抱住了大腿,跟着大佬一路去到不同公司;也见过一些人水平挺差的,很多东西都是嘴巴说的很溜 各种名词,实操就发现完全是吹牛,但是经常跟领导一块健身,提供情绪价值,人家知道他水 但是一直愿意养着他,裁员也不动他;还有那嘴甜的,天天跟领导早安晚安;还有帮领导挂衣服,收桌子,买咖啡的。 我就听不愿意做这些的,仿佛就没有这个“意识”,就好比玩游戏总有人“意识“很好,各个角落都看一眼打一枪,很自然的动作。
和他们相比,我确实不擅长社交,也不是那种会说话的,也不擅长跟领导搞好关系(相比于上面说的同事),很少主动社交,所以在职场里面算是独来独往(不是说很内向不和别人打交道,而是说没有和别人形成密切的联系和能互相帮忙的关系,就是很表面的合作关系,不像一些人其实是有意识的积累有价值的人脉),每次找工作也都是自己海投(相比之下,其他不少同事都是能有大把的人脉能互相推介工作)。
目前,我是感觉我在职场中,从工作能力方面,算是中上(在过去的公司中),然后年纪也大了,也没有太多管理经验。我站在一个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简历和自己的水平都会觉得,“不出彩”,“像这样的人一大把”。
再换工作,一是感觉找不到了,二是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再去一家中小公司做一线开发,真的感觉倦了,不太想写代码了,一线代码的经验不太值钱,并且每天都在纠结逻辑、细节、交互,很没意思,再干 10 年也没什么成长。虽然底层只是没变,但应用层面的东西一直在变,会感觉学不动了。
有时候疲惫的时候就会想:我以后还这样工作吗?做烧鹅的人可以一辈子做烧鹅,甚至可以传给他孩子;经商的人可以把做生意的经验传给孩子;我这点代码可没法传,这份工作既让自己没啥前途,也不能给后辈带路。
想想未来挺迷茫的,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你们现在在做些什么?未来有什么计划活着展望。
]]>因为我自己干的就是 IT 远程软件开发,对应的我自己关注了解的肯定也是 IT 远程工作市场的现状。其他就业市场的情况并为深入了解分析研究。不同的就业市场的情况多少肯定会有差异,大家切勿如果干的不是 IT 远程软件开发的工作。这篇文章对你的帮助可能不大。
个人理解现状远程工作市场的现状是:僧多粥少,竞争激烈!。我了解到的几个公司,只要有一个岗位放出来,基本都能收到 40 封以上,甚至 50 封以上的简历。而且这些简历里面,好些应聘者还都是有过大厂从业经历,技术和能力都很不错的。HR 同事有时真的也在私下感叹,有些应聘者其实表现挺好的。奈何有其他应聘者表现更好,而 HC 又只有那么几个。
造成这一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互联网浪潮的退却! 互联网浪潮的最后一波应该是:特定行业的互联网改造,典型的代表应该是滴滴,贝壳,大搜车。而这一波互联网浪潮在慢慢的退却。个人感觉已经很久没听说有啥新的独角兽级别的互联网公司出现了。 听说风险投资基本都已经 All-in-Ai 了。 但一方面 AI 公司还没有比较明显的商业化落地,基本还只是前期的烧钱阶段。另外一方面 AI 公司需要的人才,需要的技术栈。和传统的软件研发 其实不是完全一致的。 这就导致了软件行业岗位,特别是互联网软件公司的总体岗位数没有大的增加,甚至可能是在缩减岗位的。这也导致了前几年国内大的互联网公司的好几波裁员。就业市场上存在着好些 35+,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在找工作。而国内的就业市场又对大龄程序员不友好。导致部分大龄程序员开始转而尝试应聘远程工作,特别是外企的远程工作。所以竞争肯定会加剧。
地缘政治影响!~ 中美关系变差,美国对于中国的贸易战。让很多外国企业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在缩减国内研发中心的规模,甚至关闭在中国国内的研发中心。典型的有 去年的 IBM 的退出,今年 6 月份花旗银行的全球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一波大的裁员。精简其位于中国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减少约 3500 名技术人员。 这些从业人员,肯定也会有部分考虑转而应聘远程工作,特别是外企的远程工作。这一类应聘者真的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因为他们本来就在外企工作。了解外企的企业文化,原来工作就需要英语沟通,他们的英文水准肯定也是高于其他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准。导致其他的应聘者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远程工作机会变少。 远程其实不是没有缺点的。其管理难度增加,沟通协作效率偏低的痛点。导致很多大厂在疫情结束后都在要求原有员工回公司坐班。整体来说,感觉疫情结束后远程工作的岗位是在缩减的。这也导致了竞争加剧。
AI 的影响。 AI 的好处是,带来了个人的生产力的提升,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生产效率提升了,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这一块国内现在可能体验还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我要把这个因素放在了最后。 但个人觉得后续几年 AI 的快速发展,肯定会让这个问题显现出来。最近有国外新闻在吐槽微软的盈利裁员。其实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新的科学技术肯定会提升个人劳动生产率。但同时肯定会带来阵痛。在新的工作岗位还没出现。而旧的工作岗位整体缩减的时候,找寻合适工作的难度肯定会变大。
1.尽量别裸辞。 除非你的能力特别强,不然大部分的从业者,在大环境这么差的情况下,裸辞之后短时间内可以找到新的满意的工作的难度真的是很高的。所以推荐大家尽量骑驴找马,别随意裸辞。
2.找工作的时候,尽量了解清楚,公司的情况,岗位放出来的时间,岗位数量的多少。尽可能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机会比较大的岗位中。比如:
3.了解清楚公司放出来的岗位的真实工作需求。不同规模的公司,不同阶段的公司对于员工的需求其实都是不同的。
4.建议外语能力可以的应聘者,在关注国内招聘网站的同时,也尝试到国外的招聘网站,找寻远程工作机会。相对来说,个人是觉得:
大部分人参加的公司都是已经有完整的编制、流程等内容了,去初创公司的我没见过几个,因为对比下来,初创公司有很多不足。
首先就是福利待遇的问题,没有完善的调休体系、完善的加班机制、完善的福利待遇,可以说你在常规公司中觉得应该有的,初创公司都没有。
其次就是风险问题,初创公司往往伴随着经营风险、破产风险、版权风险、合同风险等,也就是说,你来这个公司就是来赌的,成功了,那就是核心级元老,钱不会差,失败了,那就下家走起。
我现在的状态其实就是在纠结,首先我的工作内容强度高,其次每周工作 6 天(虽然每天是 8 小时工作制)但我每天上下班通勤时间来到了 4 小时,导致我还是很累的。
其次就是这次国庆放假,因为是初创公司,它不可能完整的实现 8 天假期(这个 8 天我都不知道怎么算出来,国庆 7+中秋 3=8 ???),老板甚至想休 5 天,而且没有具体的调休安排
如果没有调休安排,国庆前那就是连上 9 天,国庆后就是 10 天,生产队的驴也吃不消啊
做个比较:
收益
风险
其他的我想不出来了
特别是这次签劳务合同,让我有了想走的心了,每周工作时间 48 小时,按合同居然算在了加班时间,那行,我的加班费呢? 200%呢?
总的来看,我现在还是还差两年就奔三的年纪了,我自己是认为,如果要赌,那就继续干下去,看能不能赚,如果不想浪费时间,也许我真的该不签合同,并准备下家了。
现在就是在纠结吧,或者,这正是当前劳务市场下的困境?
]]>对于外企的远程工作,大概率英语是官方语言。而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时差的原因,肯定会有较大的沟通是文字异步沟通。所以才能读写能力是外企远程工作的基础。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的工作习惯,在日常工作中,语言只是基础,要能够较好的相互配合,一大关键是你要能了解外国的文化。能够理解他们为何会如何表达。这也是我们在有 Ai 工作的情况下,还是不能完全放下英语学习的原因。
]]>